高速列车受电弓滑板损伤特性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_j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高速铁路在人民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以下简称弓网系统)为列车供电,一个稳定的弓网系统是其高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需要更大牵引功率的同时,也造成弓网离线率激增。弓网系统机械、电气、材料耦合性更加复杂,多因素的耦合机制以及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损伤机理尚未明确,造成滑板裂纹与边缘掉块损伤频发,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损伤已成为影响受电弓滑板服役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滑板材料本身温度分布不均及弓网之间的机械冲击都会加剧受电弓滑板的损伤。但是在高速运行的列车上,很难对滑板内部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也不易掌握滑板表面、内部裂纹及崩边损伤的动态演变过程,无法判断受电弓滑板的服役情况以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因此本文结合高速列车的特殊运行环境,建立高铁受电弓滑板的损伤演化模型,对滑板存在损伤情况时的温升特性,以及滑板损伤扩展过程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搭建的高铁受电弓滑板动态温升模型,分析不同损伤形态下滑板温度分布的变化,探究其对滑板温升的影响程度。发现在弓网接触面附近存在4 mm长度裂纹时,滑板最高温度上升6%-8%;滑板边缘存在1.5 mm深凹坑时,滑板最高温度上升5%-6%,温度的升高会加速滑板的摩擦磨损及内部裂纹的扩展。同时仿真分析不同运行工况对滑板温度特性的影响规律,综合解析影响滑板温度分布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判断滑板的服役性能提供理论参考。同时,通过改变牵引电流、相对滑动速度、初始微裂纹形态等参数探究滑板损伤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滑板温度越高裂纹的扩展速率越快,且牵引电流对滑板裂纹扩展的影响显著。明确了牵引电流与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滑板损伤扩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受电弓滑板损伤发展规律,对进一步提高滑板机械电气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基于对影响滑板温升及损伤因素的掌握,提出优化廓形后的受电弓滑板:梯形滑板。通过仿真分析梯形滑板的温升效应及裂纹扩展过程。发现改良滑板在边缘延伸长度为1 mm时,滑板最高温度降低5%-6%,且裂纹扩展速度明显变慢。验证了改良廓形滑板的有效性,为滑板廓形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高铁接触网支柱号是“一杆一档”系统下支柱身份的唯一辨识依据,对其自动准确识别是接触网系统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的基础。同时,接触网由于暴露在户外环境工作,容易受到异物侵入导致供电安全受到威胁。现阶段异物排查手段以巡检人员人工巡查为主,成本高且效率低。目前的研究基于高铁接触网安全巡检系统(2C系统)采集的图像,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实现支柱号识别与异物检测。本文在研究已有支柱号识别及异物检测方法后,发现以下待
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随之进行改革工作;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趋势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包括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社关系的建设等具体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企业与地方发展两者关系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企业作为经济组织与其嵌入的地方社会两者的关系演变历程成
市域铁路是服务于市域范围的中、长距离客运系统,存在外部电源投资大、再生制动能量多、系统瞬时功率大、解列时需满足较高发车密度等问题。为了能够提高系统供电能力、增强系统性能并节约投资,选择合适的供电方案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对基于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牵引供电方案和牵引电缆贯通供电方案进行研究,并与传统供电方案进行对比,为市域铁路牵引供电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对市域铁路基于SVG的牵引供电方案进行
新型交直流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市域铁路之间互联互通的发展方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目前交直流双制式牵引供电模式在国内尚处于空白,特别是过渡区段附近“车-网”和“车-轨”之间的电气特性尚不明确。以国内首条交直流双制式轨道交通线路跳磴至江津线为例,研究牵引供电系统牵引回流特性和双制式电力机车过分相暂态特性,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不同运行工况下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过渡区段电气特性的变化规律
既有牵引供电系统中以负序为主的电能质量问题以及电分相环节严重制约了其安全、高质和高效运行,目前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基于对称补偿理论的同相供电技术。通过同相补偿装置中的直流母线接入光伏发电系统以及混合储能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再生回馈能量利用和牵引负荷削峰填谷,提高光伏渗透率。如何基于可控元件对牵引负荷进行主动协调控制,缓解供需矛盾,同时计及以负序为主的电能质量指标,并进行混合储能装置容量规划设计,值得
环境污染与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峻,世界能源加快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近年来,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代表走入人们的视野,并以明显优势逐渐接替传统能源成为时代的新宠。目前,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推进“绿色交通”建设是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实现铁路低碳化运输的关键主要在于降低牵引供电系统传统用能。如果将光伏接入牵引供电系统,既可以优化牵引能耗结构、提升光伏消纳水平,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气化
使用单相脉冲整流器的电力机车,在接入牵引网时,可能会发生网压网流低频振荡、谐波不稳定和谐波谐振的现象,造成牵引变流器封锁,危害铁路行车安全。通常采用阻抗模型对车网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但是,已有的CRH3型动车组建模采用状态空间平均建模法,无法找到稳定工作点;而且建模中忽略了电压外环控制和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的影响,这些会导致建模和稳定性分析不准确。本文以CRH3型动
超级电容作为辅助电源,以其功率密度高、耐低温性能优、快速充放电、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有轨电车中,为有轨电车动力输入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大幅度波动的工况或高温等极端环境下工作的超级电容会产生热效应,内部热量聚集造成温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而超级电容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为233.15~343.15K,一旦温度超过这个范围,器件本身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将会严重受损,由此可见温度是影响超级电容
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多媒体数据的需求得以满足。相对于普通的文本数据,音视频数据的传输更强调实时性。目前,智能手机间的音视频实时传输已有
钢轨打磨作为常用的钢轨养护措施,其打磨过程中砂轮和钢轨相互作用产生大量磨削热,不合理的打磨参数会使钢轨温升过高,导致钢轨烧伤和较大的残余应力,在后续服役过程中加剧钢轨疲劳损伤。因此研究打磨参数和打磨模式对钢轨温度场、钢轨热机耦合应力及残余应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指导价值。论文基于虚拟砂轮模型,建立单个砂轮钢轨打磨三维模型,利用DEFORM有限元软件对钢轨打磨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