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疫苗能够同时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而且与传统疫苗相比,在设计、制备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这促使DNA疫苗平台逐渐成为疫苗研究开发的热点。树突状细胞是专职抗原加工递呈细胞,在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先天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DNA疫苗技术研究开发用于抗肿瘤的DNA疫苗并且对树突状细胞对抗原加工递呈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P42.3基因具有肿瘤特异性与分裂周期密切相关,并且发现其在多种肿瘤中表达。这些发现预示p42.3抗原可以作为肿瘤靶标用于疫苗的研制。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体内穿孔仪电击免疫方式将编码p42.3抗原的DNA疫苗分别免疫接种给C57BL/6小鼠,并且利用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给免疫前或免疫后的小鼠进行攻击,评价p42.3DNA疫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p42.3DNA疫苗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高水平针对p42.3抗原的特异性细胞杀伤和分泌IFN-γ、perforin和granzyme B的CD8+T细胞。通过评价肿瘤的生长速度和肿瘤的重量,结果表明p42.3DNA疫苗在小鼠黑色素瘤预防和治疗模型中都能诱导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因此,本研究首次证明采用针对新肿瘤靶标p42.3的DNA疫苗可能是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抗肿瘤治疗手段。HBV感染引起的疾病在全球都有广泛分布并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尽管HBV预防性疫苗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HBV的感染,但是对HBV感染的治疗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全球问题。前期闻玉梅院士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实验研究,这些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免疫酵母表达的HBsAg和抗HBsAg免疫球蛋白(HBIG)形成的复合物(YIC)能够在部分慢性乙肝病人中降低HBV病毒载量并且诱导产生抗HBeAg的抗体。在本研究中,我们深入分析了HBsAg和HBI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树突状细胞中的摄入和加工递呈过程,结果表明HBsAg和HBIG免疫复合物的摄入是通过树突状细胞上的Fcr受体介导并且以这种方式摄入的抗原能够发生较多的交叉递呈,并且免疫复合物处理的树突状细胞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更强的T细胞反应。这些结果丰富了关于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在抗原递呈细胞中的加工和递呈研究并且为我们进一步优化这种治疗性乙肝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