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udu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液体又称室温熔融盐,室温离子液体(RTILs),室温有机盐等,它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构成的熔点在100℃或150℃以下的盐类。离子液体以其良好的导电性、宽的电化学窗口、可以忽略的蒸汽压、酸性可调及良好的溶解度等特点己经或正在被应用于很多领域中,如:有机合成、催化、电化学、分离等。近几年来,作为一类环境友好的化合物,离子液体的研究备受关注。目前,咪唑类离子液体以其各方面的优势已逐渐成为离子液体研究的主流,但其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范围还主要局限于1,3-二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我们在用此类离子液体做催化反应时,发现此类离子液体长期在高温下,咪唑环1位上的基团很容易向2位发生热迁移,造成催化性能很不稳定。鉴于此,本文以2-甲基咪唑为主要原料,首先分别合成出:1-乙基-2-甲基咪唑、1-丁基-2-甲基咪唑、1-苄基-2-甲基咪唑;将上述化合物与硫酸二甲酯反应分别得到水溶性离子液体:1-乙基-2,3-二甲基咪唑甲基硫酸盐、1-丁基-2,3-二甲基咪唑甲基硫酸盐、1-苄基-2,3-二甲基咪唑甲基硫酸盐;另外还将所得1-烷基2-甲基咪唑分别与溴乙烷、正溴丁烷、苄基溴反应合成出溴盐离子液体:1-丁基-2-甲基-3-乙基咪唑溴盐、1-苄基-2-甲基-3-乙基咪唑溴盐、1-苄基-2-甲基-3-丁基咪唑溴盐;将它们分别与六氟磷酸钾反应得到相应的六氟磷酸盐咪唑类离子液体:1-丁基-2-甲基-3-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苄基-2-甲基-3-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苄基-2-甲基-3-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所得化合物用核磁共振进行表征,发现甲基硫酸盐和溴盐离子液体都能得到较好的图谱:而对于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无论是用两步法还是一锅法合成,只有在常温下呈现液体状态的离子液体(1-苄基-2-甲基-3-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能得到较好的图谱。同时,我们分别将甲基硫酸盐离子液体和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在回流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催化反应。通过从反应时间、进料比、催化剂用量方面进行筛选,得出最佳催化反应条件,结果发现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离子液体1-乙基-2,3-二甲基咪唑甲基硫酸盐、1-丁基-2,3-二甲基咪唑甲基硫酸盐对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效率远大于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而具有较高熔点,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离子液体1-苄基-2,3-二甲基咪唑甲基硫酸盐则对酯交换反应几乎没有催化效果,这说明咪唑类甲基硫酸盐离子液体的酸性大于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的酸性只是相对而已,也进一步证明了离子液体的可调性。最后,选出对酯交换反应具有较好催化性能的离子液体1-乙基-2,3-二甲基咪唑甲基硫酸盐和1-丁基-2,3-二甲基咪唑甲基硫酸盐重复使用,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可知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其他文献
在现代的工程科学及其他的应用科学等许多领域中,变量之间都存在着或者近似地存在着线性关系,所以对这种关系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而线性代数就是研究线性关系的最基本的数学
人民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是社会解放与发展的内容和结果,也是社会解放与发展的动力。本文阐述了毛泽东解放与发展人民个性的思想,包括:解放与发展人民的个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
<正>简介Introduction:1932年10月,由严春堂(棠)创办于上海。初名"艺华影片公司",开始投产影片。1933年扩大规模,请田汉主持影片创作并领导编剧委员会,阳翰笙、沈端先(夏衍)
会议
近年的高三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含有两个变量的不等式证明问题.对这类问题,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分析题目要求,适当变形,构造出一元函数关系并恰当地运用函数的单调性.下面以涉及
目前,在光催化降解废水领域,太阳能的利用率较低。为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催化效率,寻求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响应、催化效率高的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加入WTO对我国的各大企业来说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企业面临的第一挑战就是市场营销
"覆水难收"比喻事成定局,难以挽回。亦特指夫妻关系已经断绝。其同义表达形式有"覆水不收""反水不收"及"泼水难收"等多种。追根溯源,"覆水难收"中"收覆水"的说法源自《左传》哀公三年"拾瀋
本文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的加工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加工方法的发展趋向。
Bi2Se3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拓扑绝缘体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真空熔融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了一系列Bi2Se3基块体材料。系统研究了名义组成为Bi2Se3+x(x=0,0.06,0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联合暴露是一条普遍规律.化合物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研究(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是研究有机污染物毒性的重要方法.本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