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了解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为云南省构建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干预模式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将云南省某三甲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入住神经内科,符合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7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常规护理干预、建立档案、入院宣教、信息支持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采用医-护-患-研究者-家属-同伴为一体的干预方法,包括正念减压法中的正念冥想、个性化康复指导、病友讨论会、微信交流、电话随访等。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主观指标的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录入。用卡方检验、构成比、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社会支持(SSRS)水平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在不同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别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社会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分、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理弹性(CD-RISG)影响因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作情况的患者在心理弹性总分、自强维度及乐观维度上存在差异,不同职业的患者在自强维度上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在不同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1)、组别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自强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分、坚韧维度和乐观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S)水平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在不同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1)、但组别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总分及经济负担维度、情感负担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负担维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社会支持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心理弹性水平受工作情况及职业的影响,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较重。2.本研究显示,协同护理模式是提高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有效方法。3.协同护理模式可从医生、护士、家属、研究者等不同角度帮助患者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和自护能力,增强患者的角色适应能力和生存质量,最终有效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