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后的修复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其自我愈合能力不足以及临床治疗的局限性需要研究者们寻找新的途径来再生和修复损伤的后交叉韧带。韧带的损伤修复过程非常复杂,包括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和新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多种蛋白酶参与了该过程。作为细胞外基质胶原交联的关键酶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s,LOXs)和作为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关键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此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赖氨酰氧化酶在正常/损伤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中的的分子响应机制可能是探索后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机理的的主要途径。本课题组既往对参与PCL组织修复的关键酶LOXs和MMPs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单培养基础上的,有很大的局限性。解剖学上,在膝关节内的多种组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PCL是由一层薄的滑膜组织所包裹的,自身没有丰富的血管床,主要靠滑膜提供营养和血供。当滑膜组织损伤后,PCL就暴露在滑液,以及出血性分解产物和蛋白酶中,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地模拟膝关节内微环境,我们首先建立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与滑膜细胞共培养体系,观察在共培养条件下:PCL细胞与滑膜细胞之间是否存在交流?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较单层细胞培养不仅保持了更好的细胞生长状态还能促进细胞的迁移,共培养分别使PCL细胞和滑膜细胞较单层细胞培养迁移率增高了(43.1±0.12)%和(76.2±0.18)%(P<0.01)。因此在共培养体系下,探索PCL损伤修复的分子机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了半定量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明胶酶谱这三种方法检测LOXs和MMPs在共培养PCL成纤维细胞中的mRNA表达和MMP-2的蛋白活性表达。我们的结果显示在正常/损伤PCL成纤维细胞中,共培养都能够调节LOXs和MMP-1,2,3的基因表达,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不同的表达趋势。这些结果均表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LOxs与MMPs在单培养和共培养不同培养条件下呈现如此差异,说明无论在正常状态还是损伤状态,PCL细胞和滑膜细胞之间存在密切的交流。根据间接共培养的特点我们推测:在共培养环境下,细胞通过旁分泌的形式分泌了某些细胞因子诱导另一种细胞迁移率和调节LOXs和MMP-1,2,3的表达。提示,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后交叉韧带组织的损伤修复,对后交叉韧带损伤修复的机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