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全国植棉面积常年稳定在530万~550万公顷。山东省是黄河流域棉区的传统产棉大省,植棉历史悠久,是我国最适宜的植棉地区之一,但杂草危害一直是困扰山东省棉花高效生产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山东省棉田杂草发生种类、群落构成及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棉田杂草发生规律,采用室内生测法、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了几种有应用前景的棉田土壤处理剂组合。研究结果如下:1.山东省棉田两年(2012、2013)的杂草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棉田有杂草68种,隶属于24科49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单子叶植物3科、11属、17种;双子叶植物20科、38属、51种。棉田优势杂草4种,区域优势杂草10种,常见杂草17种,一般杂草37种。牛筋草、马齿苋、马唐、铁苋菜是构成不同棉区杂草群落的优势杂草。2.据调查发现,现阶段山东省的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棉区:以济宁、菏泽为代表的鲁西南棉区,以聊城、德州为代表的鲁西北棉区,以滨州地区为代表的鲁北棉区,以东营地区为代表的鲁东北滨海盐碱棉区。按照棉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这4个主要棉区可归为两大类,其中鲁北和鲁东北棉区为一类,鲁西南和鲁西北棉区归为另一类。3.根据杂草发生规律分析发现,山东省棉田共有3个杂草出土高峰,分别集中在5月中下旬、6月底7月初和8月中旬;棉田自然混生杂草群落内的总杂草数量在6月底达到峰值且在棉花整个生长季节内呈单峰变化。4.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灵、乙草胺对棉田常见的禾本科杂草具有较高的防效,但对大部分的阔叶杂草防效一般,而氟咯草酮、嘧草硫醚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好,对禾本科的杂草也具有一定的防效。因此将氟咯草酮、嘧草硫醚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能有效扩大杀草谱。5.室内联合作用测定结果显示,氟咯草酮、嘧草硫醚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多为加成或增效;选择性指数测定显示,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混用后对棉花与马唐、反枝苋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6.94、16.57,氟咯草酮与乙草胺混用后对棉花与马唐、反枝苋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9.91、20.26;嘧草硫醚与二甲戊灵混用后对棉花与马唐、反枝苋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9.46、15.90,嘧草硫醚与乙草胺混用后对棉花与马唐、反枝苋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0.66、19.37。这表明,氟咯草酮、嘧草硫醚、二甲戊灵、乙草胺及其混剂对棉花较安全,可在棉田使用。6.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表明,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乙草胺,嘧草硫醚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对杂草的防效较各个单剂使用好,混用后加成或增效作用显著。而且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乙草胺的混用处理组防效要比嘧草硫醚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处理组的防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