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脑梗死急性期病程进展不同阶段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使用降压药物干预对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临床资料共274例。完整摘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血压数据、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资料、药物干预及血脂、血糖等情况。通过记录日间血压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来分析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tion,BPV),并计算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的变异性指标与平均血压(Mean pressure)的Pearson相关系数,有相关者(P<0.05)进一步转化为独立于平均血压的SD(SD independent of mean,SDIM)。整理所取得的数据资料,以SDIM中位数(P50)为界,大于P50者定义为高组分SDIM,小于P50者定义为低组分SDIM,对资料中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住院天数、既往疾病史及吸烟史、生化指标、不同降压药及脱水剂、预后以及血压平均值及变异性等指标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以探讨选用降压药物对急性期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结果:通过采用 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结果提示年龄(P=0.007)、降压干预(P=0.000)具有显著差异。年龄(OR=1.028,95%CI为1.008~1.050)可能为血压变异性的危险因子,降压干预(OR=0.332,95%CI为0.189~0.582)为血压变异性的保护因子。性别、预后评估、住院天数、既往高血压病史与血压变异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将降压干预治疗分成使用钙离子拮抗剂(CCB)、Ras类药物、β受体阻滞药及可能影响血压的利尿脱水剂,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结果提示CCB降压药物(P=0.037)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年龄、降压药物干预是脑梗死急性期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年龄可能为急性期血压变异性的弱危险因素,选用降压药物尤其是CCB类降压药物可明显降低急性期血压变异性。故临床上合理选用降压药物,合理控制收缩压水平,可减少血压波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