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和汉语的时间表达比较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roklklkl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法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法语。在大学的专业设置上,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法语专业。作为一名法语教师,在讲解课文以及辅导法语专业四级考试的过程中,发现法语的时间表达是一个教学难点。法语和汉语的时间表达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很多学生由于接触法语的时间不长,又受到了母语汉语以及之前学过的英语思维模式的影响,难以形成法语的思维模式,准确地把握法语的时间表达形式。本文从这一难点入手,运用了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运用分类、对比等手段,用认知语言学知识,具体阐述了法汉对比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研究的概况。对法语和汉语时间表达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一一的对比,得出并且掌握这些差异。最后将这些对比运用到教学及考试中,对一些实例进行具体分析。本文论证了法语和汉语的时间表达的特色,即法语的“时”是靠语法手段,也就是动词变位来体现的,而汉语的“时”则是靠词汇手段,也就是依靠时间名词,副词,助词等等来体现的;法语的“体”是依靠语法手段(动词变位)和动词自身来实现的,汉语的“体”则依旧要依靠词汇手段,通过副词,助词,语气词等等灵活多变的位置来实现;在动词方面,法语的动词由于存在动词变位,因此变化比较多样,而汉语的动词本身则不存在变化。但是法语的动词和汉语的动词一样都可以用自身的意义来表达时间长短。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通过例题详细分析法汉时间表达的差异在教学和考试中的应用。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分析,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两种语言在时间表达方面的异同点,更加深刻的理解两种语言在时间表达方面的差异,更加快速的掌握法语,让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他文献
日前,上海大学顾骏教授发表《端正大学学风不妨“关口前移”》一文,指出,“尽管学风问题表现在大学内,其形成却是在中学里”。他又说:“今日中国基础教育中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忙忙碌
报纸
文章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命题,以该命题背景下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挖掘研究为例,探讨公共图书馆在推进文旅理念融合、深化文旅服务融合、促进文旅产业
文章在厘清期刊版本及版别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了若干种具有版本及版别关系的代表性期刊,并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10所图书馆
《三水小牍》是晚唐皇甫枚所创作的一部较有成就和影响的传奇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唐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文体独立的标志,但目前学界对唐传奇的整体性研究才刚刚起步,尤其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并正在加速转型,社会弱势群体数量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不仅是我国首要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与国计民生以及社会稳定
<正>指导: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幕墙学术委员会主办: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技艺》杂志社承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学会
好可惜,每个人笔下的妈妈都只做过两件事。  一是下雨天来学校给我送伞。伞向我这边斜过来,我在她撑起的一方晴空里安然,她却淋湿了大半个身子。二是深夜我发高烧,她背起我就往医院跑,前前后后忙了一整夜,眼睛布满血丝。  更可惜的是,在学生时代写有关母爱的作文时,这屡试不爽的两个例子都是从作文书里抄来的,都没有发生过。  那发生过什么呢。我们的妈妈,做过什么事情呢。  今天下午读到铁凝的《母亲在公共汽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