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中国北方旱地作物节水增产理论为参考,结合近期研究成果最新进展,对牧草生长规律及草原潜在生产力进行了试点研究,并针对草原潜在生产力开发提出了对策。为了全面反映锡林郭勒草原潜在生产力情况,在锡林郭勒盟东部代表区西乌旗草甸草原、中部代表典型草原区锡林浩特市、西部代表荒漠草原区西苏旗进行了广泛调查及实地实验研究,详实分析了锡林郭勒草原自然状况,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土壤状况﹑植物状况。并提出草原潜在生产力研究方法并详细计算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各类型草原在不同降水年型,牧草都是丰水年>正常年>干旱年,前都比后者大 0.15~0.60kg/mm?hm2 表明牧草在不同降水年型潜在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是明显的。(2)影响草原潜在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有①草地水分供应不足。②地力水平低及草地养分不足。③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产生影响。(3)采用 FAO 推荐使用的Wagenigen 算式三种类型草原现实产量平常值为 2335kg/hm2 开发程度 49.8%,示范地平均产量为 3101kg/ hm2,开发程度为 65.6%,实验地平均产量为 3592kg/ hm2开发程度 76.9%。近期(1996~2005 年)可开发程度 9.7%,中期(2006~2015 年)可开发程度 20.0%。这表明,只要给该区增加必要的物质和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牧草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的。(4)对锡林郭勒各类型草原水分生产潜力提出开发对策①调整以草食动物为主体的畜牧业结构;②建立各类型草原相适的饲草料地的种植制度;③选择耐旱与丰产性能较好副食品种;④提高施肥水平,增加草地养分供应能力;⑤为保证饲草料地土壤水分的适时供给并获得稳产高产所确定的灌溉定额,灌水次数和灌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