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象征.二十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固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从整体而言的国有经济却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盈利者仅为30﹪左右.究其根源,既有政策、体制和负担等方面的原因,更有经营管理不善方面的原因.不可否认,在经营管理不善的国有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亏损是由其经营管理者(主要是指厂长、经理等)自身不良的行为模式及与其相关的因素所导致的.因此,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模式进行深入、详尽地调研、分析与探讨,以期获得其经营管理不善的原因所在,并寻求有效的管理对策,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和国有经济地位的稳固,而且还对推动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转型时期的国有企业(主要指竞争性的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特征、现状入手,以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心理状况的调研和典型案例的分析为切入点,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模式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以提出有效管理机制与对策为目的,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本文以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研究与实际调查相结合、数据证明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等方法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模式特征进行了广泛地、深入地探讨,并且以此基础分别从定性或者定量的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模式的管理对策.此外,本文写作的创新点为:1、经营管理者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动机调查问卷的设计;本问卷通过有针对性的、较为全面的调研,为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是继案例分析之后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研究的一个创新模式,增加了研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2、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本体系以定量考核指标为主,定性考核指标为辅,两者相辅相成,以期克服其固有的弊端,增强其合理性与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