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簇反应的研究及反射式质谱仪的调试

来源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410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包括三个部分的研究工作:1.用激光串级溅射反应装置研究了过渡金属铬,铁 ,铜/硫等体系的团簇反应.铬、硫团簇的激光串级溅射反应主要生成CrS<,n+>(n=1-7)产 物离子,是由铬离子同硫团簇反应生成.铁、硫团簇的激光串级溅射反应主要生成FeS<,n+>(n=1-8)产物离子,是由铁离子同硫团簇反应生成.两个体系的反应都没有生成质量数较大的,激光溅射二元混合样品所产生的二元团簇稳定组份--Cr<,n>S<,n+>,Cr<,n>S<,n+1+>和Fe<,n>S<,n+>,Fe<,n>S<,n+1+>.铜、硫团簇激光串级溅射反应生成CuS<,4+>,Cu<,2>S<+>,Cu<,3>S<,n+>(n=1-6)等产物离子, 与铬和铁相比,反应中铜原子有更强的自 身成簇能力.利用密度泛函的方法计算了CrS<,4+>,Cu<,3>S<+>等产物的稳定构型,并比较了Cu<,3>S<+>和Cu<,3>S的构型和能量的不同.2.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研究了Cu/Br,Cu/S二元团簇的形成,以及团簇离子Cu<,2>Br<+>同H<,2>S的气相分子反应. 用密度泛函的方法计算了产物离子CuSH<,2+>的稳定构型和反应的势能曲线.3.对实验室研制的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完成了激光直接气化,多光子电离和激光溅射/分子束冷却等三 种实验方法的调试,得到了主要的实验条件和质谱分布.
其他文献
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方案优化分离条件,对异丙嗪的手性分离进行了研究,该方案的应用使研究人员不用做太多的实验就可获得较多有用的数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对于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活性氧物种,如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1O2)、次氯酸(HOCl)等,这些活性氧参与调节细胞生长代谢、细胞
本工作详细地介绍了氰桥多核配合物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重要地位,较全面地综述了氰桥多核配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其光、电、磁化学性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着眼于氰桥多核配
1.测定苯甲腈与三个正构烷烃(正十二烷、正十四烷、正十六烷)构成的二元溶液体系的临界温度和临界温度附近的浊度.2.按照非经典理论,选择不同的几种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验数据
王明一生错误多多,而传奇故事也多。如他不是各省选拔的留苏学生,却堂堂走进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校门;他曾追随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却又被李立三给撤职和留党察看;他从当时江苏省委宣传部一名小干事,一跃成为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他从“左”倾路线的代表,忽然变成右倾投降主义的代表,从极“左”跳到极右;他从显赫的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突然成为整风的主要批判对象,等等。他和孟庆树的婚恋更是一波三折,颇多传
现代高光谱遥感技术和热红外侦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包括士兵在内的各种军事目标受到全方位、全天候和高精度地被侦察的严重威胁。为应对热红外侦察和打击,需对人体
近年来,对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的评价和研究,随着《回忆邓演达》、《邓演达文集新篇》等系列丛书的出版,已引起了国内外
不对称合成是合成化学的前沿领域,催化氢化是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的手性技术.该文致力于手性抗高血压药物中间体--L-苯基丁氨酸不对称催化氢化研究,立足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
该文首次利用Co(CO)和两个含SPNNC五员环的杂环配体5-甲基-3-苯基-2-对 烷氧基苯基-1-硫-3,4-二氮-2-硫化磷-杂环戊烯反应,得到六个(其中五个为新物种)含有P、S、N、C原子配
工程上大量使用减速器,但如果减速器工作环境中粉尘多、通风散热不良,会使减速器空气滤清器堵塞,导致减速器出现漏油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对传统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