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颗粒饲料生产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加工质量的评价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ishu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究不同饲料加工条件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并采用仿生消化法对不同饲料加工条件下硬颗粒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冷制粒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以玉米-豆粕型肉鸡配合饲料为试验料,研究冷制粒条件下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为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饲料水分含量(10%、12%和14%),不同环模型号(环模编号为1、2和3)和冷却时间(0、30和60 min)。对颗粒饲料的硬度、水分、淀粉糊化度、可溶性蛋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冷制粒条件下,增加饲料的水分含量,可提高淀粉糊化度,对饲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并无影响,但颗粒饲料的硬度降低;增加环模长径比,可提高颗粒饲料的硬度;在60 min内,冷却时间对颗粒饲料的硬度并无显著影响。(2)调质时间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以玉米-豆粕型肉鸡配合饲料为试验料,研究调质时间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在蒸气压为0.2 MPa条件下,调质时间分别为60 s、90 s和120 s,选用2种不同的环模(环模编号为1、2)进行制粒,并在自然条件下冷却0 h、12h和24 h。结果表明:增加调质时间,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淀粉糊化度,显著提高饲料的水分含量,降低饲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未经冷却或冷却时间较短的颗粒饲料硬度;冷却时间增加可有效降低颗粒饲料的水分含量,提高颗粒饲料硬度。颗粒饲料硬度与PDI具有高度相关性。与冷制粒相比,调质制粒可提高颗粒饲料的硬度。(3)粗脂肪水平和调质温度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以玉米-豆粕型仔猪后期配合饲料为试验料,研究粗脂肪水平和调质温度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在脂肪含量为3.37%、4.00%和4.65%条件下,调质温度为60℃、70℃和80℃进行制粒,测定未经冷却以及冷却1 d、2 d的颗粒饲料硬度、水分、淀粉糊化度、可溶性蛋白等指标。结果表明:提高调质温度,可以提高饲料的淀粉糊化度,降低饲料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饲料颗粒硬度。降低饲料中粗脂肪或水分含量也可以提高颗粒饲料的硬度。(4)不同加工条件对硬颗粒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以玉米-豆粕型肉鸡配合饲料为试验料,采用仿生消化法探究不同加工条件对硬颗粒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粉料和冷制粒料以及不同调质时间(60 s、90 s和120 s)的5种颗粒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生消化法对饲料的干物质、总能、粗蛋白体外消化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粉碎和未经粉碎的颗粒饲料,二者的体外消化率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与粉料相比,冷制粒和调质工艺均可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体外消化率,并且经过调质的颗粒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要高于冷制粒的颗粒饲料;增加环模长径比,也可以提高颗粒饲料的体外消化率;当调质时间为90 s时,颗粒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的体外消化率均较高,更有利于禽畜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其他文献
通过对全开架阅览室借阅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对馆藏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合理利用等方面.
富氮低氧储粮在害虫防治、绿色保鲜、减少人员身体伤害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试验结果表明:把粮堆氧气浓度控制在6.00%~7.00%(氮气浓度约93.00%~94.00%)进行粮堆防虫,使粮
本文在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重要意义及其任务的基础上,又具体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内在机制和组织方法。
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上,网络通信所起的作用一直在。对智能变电站实施调控与保护一体化,促进了继电保护系统之间更加紧密联系,使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能力得到
针对医院配送管理中HIS系统的使用现状及问题,以南方医院为样本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医院内部智能中型物流系统,以达到大大提高医院的效率和生产力的目的,同时减少病人的轮候时
在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网络安全越来越成为社会、企业关注的焦点,电力企业将信息网络技术引进并加以应用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