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发展日新月异,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价格低、成型快、机械性能优异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汽车、电子、船舶、化工、建筑、航空航天等行业。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俗称玻璃钢)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其成型工艺的发展,手糊成型作为最传统的成型工艺,由于其生产成本低并且制作的玻璃钢产品不受外形尺寸的限制的优势,依然在成型工艺中占据很大的比例,然而手糊成型玻璃钢产品对操作者技能的依赖性较大,生产出的玻璃钢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较大,因此研究操作者技能对手糊成型玻璃钢产品的稳定性是当务之急。本课题主要研究手糊成型工艺中,操作工人技能水平对玻璃钢产品质量的影响。为了探究原因,邀请不同工龄的生产第一线工人制作规定形状、大小、厚度、玻璃纤维毡积层数的层合板,通过对结构复杂拐角处的厚度测量来分析制作的准确程度。另一方面通过三点弯曲试验以及弯曲低周疲劳试验来探讨相互间力学性能的差异,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从微观角度观察界面特性来说明工人技能水平对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论文对三类操作工人(专家、中间者、初学者)制作的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拐角厚度进行测量,通过分析复合材料层合板凸角和凹角处厚度,比较出三类操作人员制作产品的尺寸稳定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拐角厚度的比较中,专家制作的层合板厚度要大于初学者,中间者制作的层合板厚度不稳定;在对拐角及其两侧厚度一致性分析时,可以得出专家制作的层合板离散程度最小、最稳定,中间者次之,初学者离散程度最大、最不稳定。其次,对三类人员制作的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分析弯曲破坏过程,并比较不同技能水平工人制作的层合板的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实验结果表明:三类人员制作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弯曲-位移曲线基本相似,破坏过程基本相同;在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分析对比中得出:随着工人工作年龄的增加,工人制作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的离散程度逐渐降低,产品的机械性能更加趋向稳定。最后,对专家与初学者制作的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弯曲低周疲劳试验,选取三点弯曲试验断裂荷载的55%、70%、85%作为低周疲劳试验的预加荷载水平,并观测弯曲低周疲劳前后试样的断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低周疲劳会降低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专家制作的层合板在弯曲低周疲劳前后的稳定程度优于初学者;在SEM界面观测中得出,专家制作的层合板中纤维与树脂的界面性能好于初学者;随着预加荷载由55%提高至85%,被抽拔的纤维数量不断增多。并且在弯曲低周疲劳实验分析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随着预加荷载的不断增大,专家制作的层合板在低周疲劳试验中发生断裂,而初学者制作的层合板在试验中未曾发生试样断裂,这有待进一步去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