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是现代人类社会主题之一。作为人类智慧和科技的结晶,医学影像学使得我们可以非介入式地观察人体内部构造和诊断、治疗疾病,从而使得人类医学事业向前迈进了决定性的一步。而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作为一项以信息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研究,将注定使医学向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再迈进一大步。本文针对脊椎核磁共振图像,开展图像分割处理、特征定量提取分析和脊椎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的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改进型主动外观模型分割脊椎核磁共振图像中椎体结构。经典主动外观模型建立中假定训练数据服从高斯分布前提,导致使用主分量分析生成的模型对物体边缘和纹理细节描述不足的局限性,用独立分量分析代替主分量分析,分别建立形状模型和纹理模型,进而建立细节描述能力更佳的改进型主动外观模型,使用此模型分割核磁共振图像中的腰椎椎体。(2)在腰椎椎体分割的基础上,对图像里反映的脊椎生理和病理特征提出一些定量提取与分析算法。首先是基于最小描述长度准则确定表现腰椎弯曲曲线的最佳拟合函数,进而提出具有旋转、平移、缩放不变性的曲率算子计算椎体间的腰椎弯曲成角,代替传统通过椎体终板延长线交角测量腰椎弯曲的方法;其次通过确定椎间盘局部区域的倾斜灰度投影确定椎间盘退行性变化程度,并以此作为马尔科夫随机场分割椎间盘的区域分类依据,实现快速无监督椎间盘分割;最后结合腰椎弯曲曲线,定量计算腰椎间盘突出程度。(3)在可视化算法平台VTK基础上,使用游走立方体算法和光线跟踪算法分别对脊椎计算机断层图像和核磁共振图像进行面绘制和体绘制的三维可视化。各部分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型主动外观模型分割精度有一定提高,能够确保后续工作的准确性;基于最佳拟合曲线和曲率算子定量计算出的腰椎弯曲成角更为客观和准确;可在保持椎间盘分割精度前提下大大提高分割速度;计算出的椎间盘突出程度对病变部分给出了量化描述,对临床诊断和观察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