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杉藻目红藻的形态观察、个体生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外部形态、内部生殖结构的观察和分子分析对采自浙江、广东和辽宁的蜈蚣藻属(Grateloupia C.Agardh)的大蜈蚣藻(G.subpectinata Holmes)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如下:(1)藻体紫红色,直立,单生或丛生,质地光滑,老时软骨质,成熟藻体高15-50cm,主枝明显,小枝较密,长短不一,对生或互生,成羽状排列;(2)果胞枝生殖枝丛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均为Grateloupia型,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由5个细胞组成,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由4个细胞组成(5cap-4auxb型);(3)基于rbcL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分析表明,采自浙江、广东和大连的大蜈蚣藻之间无碱基差异,与产自韩国和日本的大蜈蚣藻碱基差异为1bp(0.08%);(4)基于UPA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分析表明采自浙江、广东和大连的大蜈蚣藻之间无碱基差异,与韩国产的大蜈蚣藻碱基差异为1bp(0.29%)。根据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结合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大蜈蚣藻为中国新记录种,记载在《中国海藻志》由李伟新命名且产地为广东的对枝蜈蚣藻(G.didymecladiaLi et Ding.)在藻体的形态和生殖结构上与对大蜈蚣藻所研究结果完全相同,故认为对枝蜈蚣藻与大蜈蚣藻为同一种,根据优先法则,将对枝蜈蚣藻作为大蜈蚣藻异名。  对大连六个不同地点的单条胶黏藻(Dumontia simplex Cotton)形态结构、个体生态和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采集的单条胶黏藻大小不同;(2)成熟后囊果较小,四分孢子囊较大;(3)12月个体开始生长,此时个体平均生物量最小为0.3mg,2月份可成熟,6月消失;(4)单条胶黏藻主要成熟季节为2-5月;(5)6个采集地点的单条胶黏藻rbcL、COI、UPA基因序列无碱基差异。  对大连六个不同地点的亮管藻(Hyalosiphonia caespitosa Okamura)形态结构、个体生态和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采集的亮管藻大小不同;(2)成熟后囊果较小,四分孢子囊较大;(3)12月个体开始生长,此时个体平均生物量最小为0.2mg,3月份可成熟,7月彻底解体;(4)亮管藻主要成熟季节为4-7月;(5)6个采集地点的亮管藻rbcL、COI、UPA基因序列无碱基差异。  对大连六个不同地点的黏管藻(Gloiosiphonia capillaris(Hudson) Carmichael)形态结构、个体生态和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采集的黏管藻大小不同;(2)成熟后囊果较小,四分孢子囊较大、散乱排列;(3)3月个体开始生长,此时个体平均生物量最小为0.2-0.3mg,5月份可成熟,10月彻底解体;(4)黏管藻主要成熟季节为6-9月;(5)6个采集地点的亮管藻rbcL、COI、UPA基因序列无碱基差异。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是枸杞的重要害虫,给我国枸杞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给枸杞木虱的生物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作者对枸杞木虱的一种重要的专寄生天敌-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