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的中心环节,是污染物的源和汇。由于化肥农药使用、污水灌溉、大气沉降等原因,我国一些地区的土壤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污染已经表现出多源、复合、面广、持久、毒害的污染特征,正从常量污染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下降,极大损害了生态环境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在目前土壤环境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研究污染物环境容量,有助于正确认识土壤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力,控制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总量,保障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本文在详细调查区域二硝基甲苯和二氨基甲苯污染分布的同时,调查了当地生长的优势植物对两种污染物的吸收富集情况;并根据场地利用方式,利用风险评估的方法计算了基于保护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临界值,确定了土壤中两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根据场地污染现状及临界值计算了土壤环境容量,为污染物总量控制,保护生态环境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及制定环境标准提供了数据支持。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整个研究区域中二硝基甲苯和二氨基甲苯浓度总体很低,二硝基甲苯浓度比二氨基甲苯浓度高;各类场地差异比较大,经常受污水浇灌的绿化场地污染物浓度高,而远离厂区并不受污水浇灌的场地污染物浓度低,说明污水会造成土壤污染物累积。(2)不受污水灌溉的场地表层和深层中污染物浓度差别不大,受污水灌溉的场地表层污染物浓度高,深层污染物浓度低,表明污染物易在表层被土壤有机质和植物根系截留而累积,也会随污水进入土壤。(3)不同植物对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吸收富集能力,禾本科植物富集能力不如木本科植物。植物对二硝基甲苯富集能力差,而对二氨基甲苯具有强烈的富集。(4)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污染物环境临界值不同。通过计算得到二硝基甲苯在住宅及公共用地临界值为0.79mg/kg,工业和商服用地为3.08mg/kg,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相比,数值相差不远,说明利用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计算临界值是可行的;二氨基甲苯在住宅及公共用地临界值为0.17mg/kg,工业和商服用地为0.63mg/kg。(5)二硝基甲苯在三类场地的环境容量表现为不受污水污染场地最大,污水灌溉场地的环境动容量最小;二氨基甲苯表现为污水灌溉场地的环境动容量最大,不受污水污染场地最小。不同控制年限下平均年动容量结果:5年>10年>20年≈50年,说明污染物经过20年的输入,土壤中污染物基本达到平衡状态。控制年限相同时,环境动容量比静容量大,说明环境动容量与植被吸收、淋溶损失及土壤径流侵蚀损失具有一定的关系。土壤静态年容量和动态年容量与土壤的环境质量标准和背景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