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农村民间人情消费的形态研究——基于河北省J村的实证调查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u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情在中国存在已久,是民间百姓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自中国步入全球性现代化进程之后,社会结构发生转型,农村的人情消费随之变迁,并呈现出泛化的迹象。而今乡村社会中的民众提及人情消费,大多是一种“又爱又恨”的态度。基于这一经验观察,笔者提出了设问——现在乡村社会中让百姓又爱又恨的“人情”消费到底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情消费?——并以此为初衷构写了本文,文章通篇都在回应这个研究命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清楚明确两个对象:现在的“人情”消费是何形态、真正意义上的人情消费又是何形态。笔者认为这应该由人情消费的主体——百姓来作评判,对于以前的人情消费百姓是“不恨”的,但现在却“又爱又恨”。那么现在“爱”的是什么,“限”的又是什么,现在“爱”的与以前“不恨”的人情消费是否完全一样?现在“限”的是否是以前“不恨”的人情消费的演变?在经验角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每个时代人情消费都有各自的特征,转型前的人情消费,百姓是“不恨”的,可以认为这即是那个时代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情消费;现在的“人情”消费,百姓是“又爱又恨”的,那么“爱”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情消费,“限”的是表象的“人情”消费。基于此,笔者构建了三个符号概念:A代表转型前的人情消费,也是该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人情消费;A代表转型当期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情消费;A+代表现在的“人情”消费,其中A和A+是显性的社会表象,而A是被隐藏在A+之下的内涵意象。如此,本文的行文主脉络表面上就变成了A是如何向A+转变的,但要达到这一分析需借助中间变量A,因此最后本文的逻辑思路是通过三个变量的两两对比,证明A如何向A转变,A如何向A+转变,从而得到A向A+变迁的结果,以此去回应本文大标题——转型期的农村民间人情消费的形态研究。  本文以社会转型的历史阶段为研究背景,以全球性现代化理论为研究视阈,以实证调研为资料收集手段,以数据描述和理论诠释为分析论证工具,以河北省J村为经验来源地点,试图去分析并解决这一特殊时期的中国农村阶段性的社会现象。在文章中,笔者对人情及人情消费作了概念定义,进而用数据呈现了J村转型当期的“人情”消费形态即A+,和转型前期的人情消费形态即A,并结合访谈资料在理论上以“纯化”特征确定了真正意义上人情消费的两种历史形态A和A,然后从范围、程度、功能和目的四个维度去剖析、剥离、对比了三种人情消费A、A、A+的形态,以“纯化—泛化”、“适度—过度”、“适用—实用”、“生存—生成”的四对范畴来形容描述对应形态,得到的结果如下:A——以前的人情消费,纯化、适度、适用、生存;A——现在的人情消费,纯化、适度、适用与实用之间、生成;A+——现在的“人情”消费,泛化、过度、实用、生成。从A到A是人情消费转型的过程,其核心要素未变,形态表征稍变;从A到A+是人情消费泛化的过程,核心要素已变,形态表征亦变。故由此得出本文的结论——  总结论:如今百姓“爱”的是纯化的人情消费,“恨”的是泛化的人情消费,整体来看百姓“又爱又恨”的“人情”消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情消费;  分结论一:人情消费的形态变迁是社会转型的客观产物,无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情消费(从A到A)的转型,还是“人情”消费(从A到A+)的泛化,都是社会这个人情大场域的变动所致;  分结论二:社会转型期的人情消费变迁的只是表象形态,未变动的是深层意识。这里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纯化的人情消费,即从A到A的转变,纯化、适度是二者的同质特征,适用与实用、生存与生成是二者的区别所在,A与A是人情消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表征,时代符号的更新使得表征面貌有所变动,但核心的内在要素——人情消费的和合性的行为动机始终未曾动摇;  分结论三:当前“人情”消费的泛化问题只是阶段性的社会存在,这里指的是从A到A+的泛化现象,泛化是人情消费在应对社会转型时产生的“病灶”,该社会病灶要么调适好转,要么切除消失,不会一直存在。  基于百姓对当前人情消费的“又爱又恨”的态度,笔者认为应动用社会力量去维护百姓“爱”的纯化的人情消费,约束“恨”的泛化了的人情消费,可以从三个行为主体入手采取措施:从国家层面上弱化人情消费对权力的攀附,从社会层面培育发展性互助平台与氛围,以及从个体层面上强化人情消费对情感的忠诚,各方合力齐动,揭去人情消费的伪仿面纱,还其素颜于民间。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建筑企业要控制好施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这就需要企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本
本研究从职业选择自主状况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城市青年职业选择及职业适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徐州市153名城市青年的调查,描述了当前城市青年职业选择自主状况及职业综合
本研究采用个案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考察鄂东长村舞龙灯习俗活动。研究以互动理论、资本理论、精英理论为支撑,考察和分析舞龙灯习俗活动中的村庄认同意识。研究发现,在舞龙灯
泰来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位于东经122°58′~124°,北纬46°13′~47°8′。年有效积温2 882.5℃,无霜期130~140d。我县从1994年开始引进棉花种植技术,经过4a试验,这项技术取
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剧,社会融入问题已然成为实证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热点话题。社会融入的程度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速度,政府工作人员和学者针对社会融入问题展开多种视角和各类研究
11月一个寒冷的早晨,驯鹿的蹄声和不时传来的轻柔的打嗝声打破了白雪皑皑的萨彦岭(亚洲中部山脉)的寂静,我与一群Dukha猎人行走在蒙古的针叶林区,温度总是轻易就跌破-30℃,我的胡子上挂了一层白色的霜,同伴停下来把一些熊脂肪擦在我脸颊上,以防冻伤。过去十年里,我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拍摄驯鹿部落的生活,拍摄与自然世界对话的人与族群。未来,我会在图像中更加突出动物,人类不再占据图像中心,只是一个在现场的因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给予了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上海解放以后,伴随着社会主义的改造,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阶层人群的地位交相更替的同时,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也遭遇剧烈的动荡。本文以文化社会学视野,通过观照1950年代
学位
针对化学污染气体醋酸丁酯的检测尚无专用传感器的问题,介绍了如何利用非专用传感器实现灯泡生产中化学污染气体醋酸丁酯的检测与预警的新方法。 There is no special sen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