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医疗素养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公众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了解、需求以及利用能力。合理用药与科学就医是基本医疗素养的最直接体现,居民缺乏就医与用药知识与技能,不仅不能保障健康,还可能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医疗费用负担沉重,医患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在现有的卫生资源下,合理适度的使用或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是公众必须具备的素养,也是保证健康的前提。通过普及基本医疗知识与技能,指导公众用药与就医行为,对提高基本医疗素养水平,提升全民用药安全与就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居民就医与用药方面的基本医疗素养水平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通过探讨相关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掌握居民就医与用药行为特征,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提高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水平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兼顾地理分布、经济状况及可行性等原则下,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吉林省的5个地区的10个调查点的1222名18周岁及以上的城市和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状况、药品知识知晓、用药行为、就医行为以及主动体检情况等。以回答正确率达到80%及以上作为判定具备基本医疗素养的标准。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一般描述,采用χ2检验及对应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对数线性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吉林省城乡居民具备基本医疗素养的比例是17.3%,基本医疗素养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布在40%~60%之间最多,占43.9%。基本医疗素养问题较为突出的是:“不清楚药盒上‘OTC’标志含义”(88.1%)、“自行服用抗生素”(70.9%)、“无医生处方自行购买抗生素”(62.3%)、“两年内未参加过体检”(53.4%)、“自行增减用药剂量”(43.3%)、“自我医疗”(43.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问题回答正确率在城乡分布、文化程度、基本医疗保险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居民回答正确率高于农村。对应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与基本医疗素养问题回答正确率为40%~60%组的关系密切,高中或中专学历与正确率为80%~组关系密切,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与正确率为60%~80%组关系密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正确率为60%~80%和80%~组关系较密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正确率为<40%与40%~60%组较为密切。对数线性模型分析显示:直接选择三甲医院与首选名医存在显著正向交互作用,直接选择三甲医院与主动参加体检存在显著负向交互作用。自我医疗、自行增减药剂量、自行购买抗生素行为、自行服用抗生素四个变量存在两两正向交互作用。【结论】吉林省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素养仍然处于偏低水平;居民科学就医与合理用药问题突出;城乡、文化程度、基本医疗保险是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年龄、职业对其也有一定影响;基本医疗素养问题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直接选择三甲医院与首选名医倾向具有一致性,不主动参加体检与直接选择三甲医院具有相关性;自我医疗、自行增减药剂量、自行购买抗生素、自行服用抗生素彼此两两相关,不合理的用药行为往往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