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08年12月—2009年11月对湛江港港内三个网箱养殖海域表层海水进行了12个月的采样,调查了九个环境因子(水温、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无机磷、亚硝酸盐氮、叶绿素a)、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弧菌数量以及弧菌种群的时空分布;分析细菌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用环境因子、细菌指标对该海域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利用弧菌属细菌种群分布规律来评价海港养殖海域环境质量的初步方法,对东南部海港养殖生境退化的监测和评估、鱼病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表层海水中的细菌数量动态1.异养细菌数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海水中异养细菌数量基本变化趋势是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营养盐丰富的时期比缺乏营养盐的时期高,并与陆源水的量成正比;鱼病的出现,水体的污染,异养细菌也会暴增。各站点之间比较,水体交换能力差的站点高于交换能力强的站点,最小值均出现在非重污染区,最大值在污染严重区。异养细菌的峰值有三个,升温过渡期(3-4月)、陆源水充足期(7-8月)、降温过渡期(10-11月)。这三个时期内共同特点,营养盐丰富,污染较严重。2.弧菌数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海水中弧菌数量基本变化趋势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季节性分布规律与异养细菌相差不大;弧菌数量在站点间的差异、峰值的出现,与异养细菌的规律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显示,无论是时间或是空间分布,弧菌数量与异养细菌数量都是正显著相关(P<0.05)。二.细菌与水体关系的研究1.细菌与水体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海水中无论是异养细菌数量还是弧菌数量,都与温度、氨氮、亚硝酸盐氮、无机磷、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盐度和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H、COD的相关性不明显。2.根据细菌对水体环境质量的评价根据异养细菌数量评价结果,调查的湛江港养殖海域季节性污染分布明显,夏级和秋季属于重污染,春季向重污染趋势发展,冬季中污染。三、弧菌属细菌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1.从湛江港养殖海域分离了429株细菌,其中弧菌属细菌297株,鉴定到14种弧菌,主要的弧菌种有六种,分别是哈维氏弧菌、费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梅氏弧菌、溶藻弧菌和霍乱弧菌,其中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霍乱弧菌等四种,是主要的致病弧菌。2.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与COD、氨氮、亚硝酸盐氮、无机磷、叶绿素a呈正相关,而费氏弧菌截然相反,呈负相关。3.湛江港养殖水域,在冬季,主要以费氏弧菌为优势种出现,对应的水体环境相对良好;在夏季、秋季、春季,主要以哈维氏弧菌出现,相应水体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这两种菌谁是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可以作为水体好坏的一种依据,但有关研究资料太少,需进一步研究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