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标记视角下的风格传递-The Great Gatsby两种译本个案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wa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中的风格翻译在翻译界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其是翻译研究中最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之一。关于风格问题,中西翻译家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是风格的可译性以及如果可译怎样传递原文的风格。很多翻译家都在其理论中都提到了风格的传递问题,比如泰特勒认为“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相同”,刘重德提出了“信、达、切”,其中的“切”特指风格的等值,证明了风格翻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对风格翻译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考察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不难发现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风格翻译虽难但却是可译的,甚至有学者认为它非译不可,并且现在风格对等也被普遍看做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本文作者持一种辩证的观点,认为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给风格的绝对对等造成了极大困难,换言之,风格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对等,而译者只能最大程度地传递原文风格。语言是风格的载体,风格赋形于语言。风格再抽象也是通过语言符号的组合排列表现出来的,所以通过识别风格的语言标记就能识别风格。除了传达语言信息,风格还能表现出文学作品潜在的思想感情,作家的个人气质及其作品的审美倾价值。也就是说风格的内涵主要由语言和文学这两个方面组成,这二者的辩证统一形成了完整的风格框架。传统的风格翻译理论往往过于主观化和印象化,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但是1960年以后语言学和文学文体学的迅速发展为风格翻译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在此影响下刘宓庆先生提出了风格标记体系,开创了风格翻译量化之先河:把风格形式化地分为Formal Markers和Non-formal Markers,前者是基于语言学层面而后者基于文学层面。本文将从风格标记体系这个视角来对比分析美国小说家F. Scott Fitzgerald的著作The Great Gatsby的两个中文译本,以例证风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传递的,对风格标记的识别能够帮助译者准确把握并且有效地传递原文的风格特征。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是论文的引言部分,作者交代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必要性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风格的可译性和风格传译,以及国内外对风格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第三章论述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即文学文体学和风格标记体系。第四章则简单介绍了Fitzgerald的独特写作风格和The Great Gatsby的文体学特征以及所选的两个中文译本。第五章是本论文的重点和创新部分:在风格标记体系理论基础上,从语言学和文学两个层面对The Great Gatsby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详细地对比研究,通过大量典型的例子来检验原文风格的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在译文中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传递。第六章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陈述了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并提出了对深入研究的建议。
其他文献
<正>陇南市委、市政府组织各农牧部门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年活动动员会议。会议出台了《关于2015年在全市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年活动的实施意见》。陇
<正>2010年8月,吉利斥资18亿美元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引起了媒体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大多数学者持积极的态度,认为此举对吉利的技术创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吉利以国内民企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它集中反映了供电企业的能耗管理水平。针对城农网改造后节能降损的成果和进一步降损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强化需求侧管理,采
研究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高速发展,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技术、医疗服务质量都得到显著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医疗费用大幅增长,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畸形结构
<正> 黄芪为补气要药,故自仲景而后的许多医学家都制有以黄芪为主药的方剂甚多。清代王清任虽以活血化瘀著称,但更善用黄芪,最多竟用240克,最少也用24克,而赤芍、桃仁、
由于旅游形象遮蔽效应、产品开发单一和进入条件差等因素制约,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处于替代性竞争的不利地位。为了进一步促进旅游发展,文章研究提出的对策是塑造差异化旅游形象
<正>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1.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主题歌《HandinHand》(《手拉手》);2.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主题歌《TheFlame》(《圣火》);
近年来,客户知识已经被证明是企业创新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协同产品创新过程中,如何围绕企业创新的要求,对丰富的客户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提取协同创新所需的客户知识,并将
人们试图通过通过语言表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帮助形成了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功能。它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来自不同角度的研究。然而很少有人研究情
并列式复合词在汉语复合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汉语复合词的主要构词式之一。并列式复合词在西周已经出现,经过先秦中古时期快速发展,至近代已经十分成熟,其能产性在复合词中一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