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就是价格机制。价格作为市场供求双方信息的载体,集中体现了供求双方的意愿,并最终促成市场资源实现有效配置。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股票市场渐渐成为西方资本市场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一支力量,股票价格的信息载体功能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并自此形成了一系列与股价信息含量有关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通常将股价信息含量理解为股票价格中包含的非宏观、非行业的公司特定信息。
对股价信息含量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提高股价信息含量不仅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对资源的投资方向起到引导作用,还能在微观层面上帮助公司改善核心经营管理效率,从而达到完善公司资源配置的目的。对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迫切希望提升公司竞争力的中国,研究这一命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文章以公司金融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与抽象,从融资、投资以及治理三个贯穿公司核心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的方面,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公司层面微观效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文章采用2006年到2009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理论分析联合实证检验,指出: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假设总体一致,(1)较高的股价信息含量能够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公司需要融资时为投融资双方提供信息;(2)较高的股价信息含量能够引导公司的投资决策,避免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3)对于股价信息含量较高的公司,市场更能够发挥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效力,帮助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最终,股价信息含量的提高将促进微观主体(即公司)的资源配置优化。
针对这一结果,本文建议:(1)社会各界应该更加深入地理解股票市场,认同股票市场的作用,推动其发展与完善,提高股票市场的有效性;(2)公司应重视股票价格的作用,自觉自愿提高股价信息含量,并充分利用股票价格提供的信息,构建相关指标作为参考,以降低公司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减少委托代理问题,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最终达到加强公司竞争力的目的;(3)由于投资者、金融机构等也能通过较高的股价信息含量受益,降低投融资决策的成本和投融资风险,他们应该也有必要支持政府、敦促企业努力提高股价信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