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的发展,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是城市科学规划的必然选择。土地储备制度就是为了解决城市土地供应紧张而用地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应运而生的。该制度是以土地及其地上权利为中心,以充分利用土地、维护土地市场秩序为目的。土地储备制度在我国发展时间还不够长,相应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尤其在融资环节没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相匹配。土地储备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支持,法律制度的缺失极易导致资金链断裂,而资金短缺又对土地储备制度的良性循环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使该制度运行获得充足的运行资金,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的选择成为当前政府解决土地储备融资问题的关键。本文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从融资方式的角度出发,对土地储备融资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在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融资问题的大背景下,研究利用土地储备融资的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土地储备融资法律问题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土地储备制度的概念,结合我国具体实践情况,对其基本概念进行相应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地储备融资进行介绍,并对我国土地储备融资的相关法律规范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土地储备融资方式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发展土地储备融资的经验。笔者将国内土地储备融资方式分为传统型和新型两类,同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国内土地储备融资的成功经验。第三部分介绍荷兰、瑞典、法国土地储备融资的发展现状及总结其发展经验。最后一部分主要在借鉴国内外土地储备融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土地储备融资的建议,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制定《土地储备管理条例》;第二,借鉴并发展PPP新型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第三,建立科学的土地储备融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