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底泥? (沉积物)是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环境中各种形态的重金属进入水体后,经吸附、生物吸收、沉淀等多种途径在底泥中逐渐积累和富集,导致受污染底泥中的重金属浓度往往比上层覆水高出几个数量级。当底泥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束缚于底泥中的重金属就会重新释放污染上覆水水质。同时,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且具有生物积累的特性,可以通过水体食物链产生生物富集和浓缩效应,最终影响人类。由于重金属物化行为和生态效应的复杂性,对底泥中重金属的治理研究是近20多年来国际环境科学界不衰的研究课题。论文以苏州河底泥为例,为解决疏浚底泥的重金属污染危害、潜在生态危险等问题,从控制沉积物污染的角度研究了苏州河底泥重金属种类、含量、形态、分布、浸出毒性,以及底泥吸附Zn、Cu的特征,参照相关标准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进行了污染底泥重金属稳定化和淋洗实验研究,为苏州河底泥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论文得出以下结论:考察底泥对Zn、Cu的吸附特性和吸附动力学特征。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后,认为底泥沉积物对Zn、Cu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并且得到得到底泥吸附Zn、Cu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44.79 mg/kg和2055.58mg/kg。通过底泥吸附124 mg/L Cu标准溶液和50 mg/L Zn标准溶液的数据拟合认为,吸附动力学一级方程对Cu2 +吸附行为的描述要优于Zn2 +。对苏州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参照国外相关底泥质量标准,苏州河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已经严重超标;参照国内土壤、污泥农用地相关标准,重金属,中度污染;参照土壤背景值,底泥重金属含量远远高于土壤背景值。底泥重金属固化试验对几种固化剂的固化效果进行比较后认为:氧化镁为最佳固化剂,添加2.5%的氧化镁即可使浸出液中的Zn2+、Ba2+、Mn2+浓度分别降低80.91%、31.60%、65.07%。固化污泥、过氧化钙固化效果良好;添加20%的固化污泥,浸出液中的Zn2+、Ba2+、Mn2+浓度分别降低了84.21%、35.30%、64.52%;添加5%的过氧化钙,浸出液中Zn2+、Ba2+、Mn2+浓度分别降低78.4%、55.51%、79.99%。硫酸铝对Zn、Ba的固化效果较好,但是却促进了Mn的浸出。低浓度硅酸钠固化效果一般;高浓度固化效果明显,并且其对Zn、Mn的固化效果要优于对Ba的固化效果。沸石则恰好相反,其对Zn、Mn的固化效果要劣于对Ba的固化效果。论文同时对待疏浚底泥中的重金属进行淋溶试验。结合底泥中各种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对几种淋洗剂在不同添加比例时的淋洗效果及淋溶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柠檬酸对底泥重金属淋洗效果最好,EDTA次之,酒石酸再次,聚天冬氨酸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