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背景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激素和酒精中毒是非创伤性ONFH最常见病因。非创伤性ONFH导致患者髋部疼痛、髋关节功能障碍,多数病程难以逆转,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差,致残率高,往往最终需要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国内外学者对ONFH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发病机制理论,但未能完全解释。随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hymal stem cells,BMSCs)研究的深入开展,发现BMSCs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向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系等不同方向分化。在骨组织损伤后修复中,BMSCs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股骨头和颈部缺乏骨膜结构使得股骨头部位缺乏骨膜内成骨,软骨成骨能力又相对较弱,从而使得BMSCs成骨在股骨头部位的成骨机制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王义生等报道,动物学实验研究证明,酒精中毒可导致股骨头内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细胞增殖肥大,骨细胞内脂质沉积而变性死亡。这些与酒精性ONFH的早期病理变化相一致。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酒精可诱导BMSCs大量成脂分化,而成骨分化受抑制。揭示了酒精性ONFH的新的发病机理。但是,目前采用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hymal stem cells,hBMSCs)研究ONFH的报道尚少。为了进一步探讨人酒精性ONFH的发病机制,我们分离获取原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传代后,加入酒精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酒精对hBMSCs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骨髓细胞来自郑州大学一附院临床志愿者。获取骨髓后,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按1:1体积比例将percoll(比重为1.073g/ml)离心液与稀释后的骨髓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