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实验用具有苦寒攻下作用的大黄塑造大鼠胃肠功能紊乱的脾虚模型,观察乐胃饮对大鼠血清中胃泌素(Gastrin,Gas)和血浆中胃动素(Motilin,Mot)含量的影响及对大鼠胃粘膜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探讨中药复方乐胃饮-调整胃肠素-调控胃肠动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对胃粘膜细胞的保护作用,阐明乐胃饮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机理。 方法 随机将7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60只。实验组大鼠用200%(即1ml含大黄2克)大黄喂饲SD大鼠2周,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的脾虚模型,后再用高、中、低三种剂量的乐胃饮灌服大鼠,同时用中成药香砂六君丸,西药西沙必利作阳性对照。给药2周后,摘眼球取血,用于测定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胃动素(MOT)。然后断头处死动物,取出胃组织块,放入的100mL.L-1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制成切片以备观测胃粘膜形态学的改变。运用以上指标分别从胃肠激素水平和病理两个方面研究经验方“乐胃饮”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的治疗机理。 结果 ①实验鼠大体情况:在实验过程中,正常组大鼠饮食、活动、大便及毛发等均无异常,体重逐渐增加。而大黄造模1周后的大鼠出现活动减少,毛发枯槁(背脊毛色从白到红再转黄),弓背,体重明显下降,食量减少,喜扎堆,大便稀溏,造模1周半后出现肛门脱垂,大便粘稠或成形软便。而中西药治疗组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恢复。②胃肠激素测定:a.血清胃泌素:模型组一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脾虚大鼠存在血清胃泌素(GAS)水平的显著阁氏;中成药与西药组与模型组差异显著。乐胃饮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亦显著,高剂量与模型组比只0.01,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只0.05,从均数来看高剂量更结近正常组水平。b.血浆胃动素: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只0.01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脾虚大鼠存在血浆胃动素(M汀l…)水平的显著升高。中成药与模型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只0.01。乐胃饮高、中剂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只0 .05,而乐胃饮低剂量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只0 .05,而其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著。③病理检测:10 x10低倍镜下观察各组切片未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或白细胞等炎性浸润,大黄诱发的脾虚模型组胃粘膜表面上皮(柱状细胞)与胃底腺上皮细胞排列紊乱。10 X40高倍镜下脾虚模型组能见到一些胃粘膜细胞的损伤,尤对壁细胞明显,如细胞皱缩,肪明莫出现缺损和胞质嗜酸性较正常组降低,颜色由红色转为暗红色,甚至有些壁细胞呈现空泡化,核浓密,而中药乐胃饮和香砂六君丸、西沙必利5组的壁细胞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细胞增大,胞质嗜酸性降低。 结论“乐胃饮”具有使异常改变的胃肠激素Gas和枷t的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并且对脾虚大鼠相关胃粘膜的病理改变有促进其恢复作用。从而表明经验方“乐胃饮”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从而能够达到有效的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