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成功构建了BCA基因的香菇表达载体pBHg-BCA。然后对香菇的农杆菌转化体系进行了探索,通过优化转化条件,建立了香菇的农杆菌转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BCA基因成功转入香菇基因组中。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质粒1300-pEGFP为出发质粒,通过PCR扩增将质粒PCB-BCA中的BCA基因扩增出来,并在其两侧加上KpnⅠ和XbaⅠ酶切位点,回收该片段后,将其插入质粒1300-pEGFP中,替换掉EGFP基因,获得重组质粒1300-BCA。然后在此基础上,以质粒pBHg为出发质粒,通过PCR扩增将质粒1300-BCA中的BCA表达框(包括双孢蘑菇的GPD启动子、BCA基因和35S终止子)扩增出来,并在其两侧加上BamHⅠ和SalⅠ酶切位点,回收该片段后,将其插入pBHg的多克隆位点处,获得重组质粒pBHg-BCA。成功构建了BCA基因的香菇表达载体。2、通过香菇的潮霉素抗性试验,确定了L0071的潮霉素致死浓度应该在5μg/ml~10μg/ml之间。据此将农杆菌转化的初筛浓度定为10μg/ml,复筛浓度定为20μg/ml。通过头孢噻肟钠对香菇的毒性试验,确定了Cef的最佳抑菌浓度为400μg/ml。3、通过借鉴Chen等对双孢蘑菇的农杆菌转化试验,从不同农杆菌菌株、不同香菇组织、侵染菌液的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AS浓度六个方面对香菇的农杆菌转化进行探索,以找到最佳的转化条件。最终确定了,农杆菌菌株EHA105为较优的侵染菌株,香菇的幼嫩菌褶组织为最佳转化材料,侵染菌液的最佳浓度为OD600=0.5,共培养最佳时间为三天,AS的最佳诱导浓度为300μM。而对于侵染时间则无显著差异,所以选用和Chen转化时一样的侵染时间。从而建立了香菇的农杆菌转化体系。4、在前面的基础上,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农杆菌转化体系将BCA基因香菇表达载体pBHg-BCA转入香菇中,使得BCA基因表达框整合到香菇的基因组DNA中。通过对潮霉素抗性转化子的验证,证明成功获得了转BCA基因香菇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