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与《四朝闻见录》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a516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绍翁其人,大约出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前后,活到南宋末年,且存在入元的可能性。他的籍贯应该是福建建安。是太学生出身,担任过史官。在朝为官期间,叶绍翁多与学者型显贵名宦交往,以真德秀为代表。在辞官或致仕后,叶绍翁隐居临安十年以上,与葛天民等隐逸名士吟诗唱和,以江湖派诗人的身份闻名一时。叶绍翁私淑朱熹、叶适,不过,他的学识见解,周览各家之说,并不拘泥某一学派,他与朱熹紫阳学派、叶适水心学派、陆九渊象山学派中人,都有接触,所以,他不应该是某一特定学派中人,而应该是“学侣”。叶绍翁的著述,有笔记《四朝闻见录》一部、诗作若干。关于《四朝闻见录》一书,其成书分为两段,甲、乙二集是在端平二年(1235)到淳祐元年(1241)间,丙、乙、丁三集是在绍定六年(1233)后编成,且可能未定稿。《四朝闻见录》的版本,目前有“四库”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和《说郛》抄录部分内容。比较三者同异,可知,作为今日点校本的底本,鲍廷博的《知不足斋丛书》本,质量最佳。叶绍翁撰写《四朝闻见录》时,秉持的史事选取原则,是“外事、国政、人才”等“系于国”的史事。是书的史料来源,可分为四类:亲身经历、阅读所得、听人转述、转引他书。因为叶绍翁比较重视一手史料,所以转引他书的内容很少,且多是商榷考证性质。同时,叶绍翁蓄力于条目考证功夫,增设专门的“考异”条目。从叶绍翁对龚颐正、史弥远的态度,可以看出叶绍翁的修史立场,是站在士林公论一边,颇具史德。《四朝闻见录》全书条目归类为史事、制度、人物轶事和评骘、钱塘地理、风景及习俗等四大类。但其编纂体例,存在失序的现象。原因可能是叶绍翁自己没有预先设计,未作如是想。不过,编纂体例“烦碎”,不影响该书史料价值,既可以辑佚《全宋文》、《全宋诗》,也可以校勘他书记载,还可以为《宋史》等史籍中相关记载进行注释。针对《四朝闻见录》具体内容,一个方面,以书中所载“太学生置绫纸”为切入点,考证官告绫纸、僧道绫纸、监贴绫纸的制度、形制和功能等。发掘该书所反映的南宋中期史事。另一方面,仿效徐规先生的《<四朝闻见录>记事纠谬》一文的体例,于《四朝闻见录》书中再摘取七处记载谬误,进行考证。
其他文献
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形成于1930年代的上海,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人为代表。新感觉派小说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现代性追求的重要产物。
管理主要是管人,而管人就必须用人,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内在和外在潜能,才能创造出一个团队和谐双赢的局面。文章基于当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问题小说”作为五四时期思想萌芽的产物,以探索人生真谛,询问生活终极目标为主旨,真实地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对于处在当时那个复杂多变社会中的人有着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因
蔡嵩云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词学家,学术著作丰富,影响很大,然一直以来,研究者对其关注不够。基于此,本论文着力在考实蔡嵩云生平交游、社团活动、学术著作的基础上,对其词学思
老舍作为现代“京味”文学的开创之祖与当代“京味”文学的“舵手”叶广芩在创作风格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由老舍所构建的京味文学创作体制上,但二人的创作
本文将传统词论与阐释学、接受美学等理论相结合,探讨稼轩怨词将继传统诗学中“诗可以怨”而来的“词亦可怨”发挥到空前高度。从历时考察来看,稼轩怨词情调随其人生迁转有一
20世纪中后期海峡两岸现代派文学思潮多有相同和相异之处,而两岸的现代派小说在基本理论主张、创作主旨、创作实绩、艺术风格追求、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侧重点等方面,其客观
有源配电网具有信息物理系统的基本形态,为了更高效准确的反映有源配电网的运行特征,该文提出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有源配电网信息物理混合模型及其故障仿真框架,基于有源配电网
药品价格作为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近十年来,国家先后22次降低药品价格,但是药品费用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越降越
村上哲见是当今日本词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其《宋词研究:唐五代北宋篇》被誉为日本第一部正式的词学研究著作,之后又有《宋词研究:南宋篇》。这两部著作呈现了村上哲见词学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