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东部沿海地区凭借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与工业基础,经济发展迅速,西部地区由于深居我国内陆加之发展基础较弱,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有较大差距,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政策来推动东西部地区经济平衡发展。西部大开发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然而西部省(自治区)之间也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差异,如甘肃、内蒙古与陕西经济发展存在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东部沿海地区凭借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与工业基础,经济发展迅速,西部地区由于深居我国内陆加之发展基础较弱,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有较大差距,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政策来推动东西部地区经济平衡发展。西部大开发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然而西部省(自治区)之间也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差异,如甘肃、内蒙古与陕西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地区间经济发展的长期不平衡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甘肃、内蒙古及陕西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缩小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是促进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平衡的关键,发现引起三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且揭示其对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机制,对于促进三地经济发展平衡进而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具有论指导意义。针对以上背景,本文进行了下述研究:首先从经济发展规模和人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两个角度运用相对极差、不平衡差、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分别测度了甘肃、内蒙古及陕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程度。结果表明:从经济发展规模来看,1999年以来甘肃、内蒙古及陕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高,且不平衡程度有逐年增强的趋势;在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甘肃、内蒙古及陕西经济发展不平衡呈现出降低-扩大-降低-扩大-降低-扩大的双“W”型的特点。进一步运用泰尔系数可分解性,对引起甘肃、内蒙古及陕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内蒙古与陕西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引起三个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最后利用甘肃、内蒙古及陕西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威弗托马斯指数筛选出具有强关联关系的关联数据分别构建了甘肃、内蒙古及陕西的产业关联复杂网络模型,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从产业关联特征和产业整体结构关联特征两个方面对这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流通部门和生产性服务部门在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甘肃、内蒙古及陕西的产业部门间关联程度存在着差异。通过甘肃、内蒙古与陕西关联程度的差异揭示了产业结构对于三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机制,产业部门间关联程度存在着差异,差异影响了创新在各地区的扩散,扩散程度的差异使得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最终使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其他文献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现代化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补齐农业这块短板。内蒙古拥有国内最大的农牧业生产基地,是中国第六大产粮省和粮食输出大省,但长期以来存在财政支农“单打独斗”的现象,市场化机制运用不足,影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财政支农效果不充分。研究财政与金融之间如何更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阻断收入不平等代际传递机制研究(21BJL014)的阶段性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基尼系数稳中有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收入不平等的代际传递现象愈发凸显,如何有效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并阻断代际传递机制便成为重要研究议题。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其多年来在中国的实际调节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在此背景下,如何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以提高其调节效果值得进一
通过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进入新阶段。但是,相对贫困、城乡差距等问题仍需要解决。同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税制结构也在不断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当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依然以间接税为主体,间接税比重较高导致我国整体税制的累退性明显,直接税中的所得税、财产税等主体税种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也
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对促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凭借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提升地区间交流互通水平,将区位优势和交通发展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对自治区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对此,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模型和区位优势潜力模型,深入分析地级行政区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可达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阻断收入不平等代际传递机制研究(21BJL014)的阶段性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现象长期存在,近年来基尼系数虽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若要有效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便需深度探寻其产生的原因。由于个人努力差异所导致的不平等是社会可以接受的,但由于家庭背景和公共品供给等客观因素所导致的不平等在伦理层面上是社会不应接受的。在此背景下对收入不平等的来源加以区分
生态价值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提供的自然条件和效益,包括但不限于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肥力、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价值是衡量地区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生态价值与人类的利益、幸福和福祉密不可分,因此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耕地减少、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这些负面的生态效应对人类社会的可持
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危机。一方面,疫情蔓延导致产品市场生产停摆,资本市场供应链中断,金融投资者因此对市场预期下降,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上升。另一方面,国际股市出现大幅波动,2020年2月3月,我国内地A股市场出现超过3000只股票的跌停。2020年3月份,疫情较为严重的美国和巴西的股指也出现大范围跌停。金融风险在各国之间迅速传染和蔓延,国际股市的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我国只有准确判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引发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开始重视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与空气污染治理等问题。由于机动车在交通拥堵时尾气排放量增加,大部分城市试图通过采取缓解交通拥堵政策,如增加公共交通供给,达到“治堵”和“治污”的双重效果。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中运力最大、速度最快的交通方式,因其噪声、交通事故以及空气污染成本均远
在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我国经济开始由数量型发展模式向质量型发展模式不断转变,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处于新时期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更是我国新旧动能转换、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必要之路。那么我国为实现绿色化转型而采取环境规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不同发展水平的省域或地区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不同环境规制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耗、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严重,对中国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交通运输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理应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发力点。对此,已有较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相关研究。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作为连接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桥梁,综合考虑资源投入、经济发展和污染排放三者的关系,可以有效衡量地区交通运输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