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董事会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0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董事是出资人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保护出资人合法利益、体现其意志的制度依托;另一方面,董事会负责企业重大决策,对企业进行战略性监控,并负责选聘、激励、评价和考核经理人员,是推动企业深化改革、提高效益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展的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工作为切入点,以中央企业董事会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央企业公司治理和董事会制度建设的历史、现状以及国际治理国有企业经验等方面的把握,以国际法为视角探索我国中央企业董事会法律制度建设的发展路径及应注意的问题,归纳并探讨与此项工作相关的公司法学理论问题。   全文除导论外共6章,各章的内容和研究任务如下:   第2章主要是回顾了我国中央企业公司治理的历史演进。本章首先对中央企业的概念作了界定,回顾了中央企业及其管理制度的发展历史;其次,根据中央企业管理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一些弊端;最后,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央企业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本章写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后文研究中央企业董事会法律制度奠定基础。   第3章主要是探讨我国中央企业董事会制度的路径选择问题。董事会制度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制度,我国实行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正是为了实现在中央企业中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本章首先介绍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国有企业董事会结构模式,以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在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和公司治理的实践。随后对我国董事会制度路径选择中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一节主要结合我国的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工作介绍了我国完善中央企业董事会制度方面的实践。   第4章是对中央企业董事会成员选任(产生)制度的研究。董事会是一个人合机构,董事会成员的选任对董事会建设至关重要。董事会成员的选任包括董事的类别、规模、来源等一系列内容。本章对内部董事、外部董事和职工董事的选任(产生)制度进行了分类论述。最后一节主要探讨了董事长的选任问题。   第5章是对中央企业董事会组织结构及其运作的探讨。本章首先讨论了董事会的组织结构,即通过设立不同种类的专业委员会具体协助董事会履行职能;其次,本章还探讨了董事会的考核评价制度。评价董事会是保证董事会切实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第三节主要探讨了保障中央企业董事会有效运作的其他制度,包括对管理层的聘任权、畅通的信息获得渠道等。   第6章主要讨论中央企业董事会制度与其他公司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及协调。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央企业董事会制度不可避免地会和其他有关管理制度发生联系,有时甚至是摩擦。确立董事会中心主义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合理协调董事会与其他有关机构之间的关系是本章主要探讨的问题。本章首先明确了董事会中心主义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其次讨论了董事会与外派监事会、“老三会”,以及在集团公司中母子公司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并对他们之间关系的协调进行了论证。   第7章是结论和展望章节。   本文注重将我国国情与现代公司法学理论相结合。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中央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能够得以澄清,同时力图展现出现代公司治理框架在中央企业改革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方略。农稳安天下,在我国,党的历届领导人都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深入探索,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我国“三农”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背景下所做出的抉择,内容丰富,对其研究意义深刻。围绕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主要研究了以下五个问题。第一部分的绪论主要介绍对乡村振兴战
学位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中华民国建立。如何在破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摆在了国人面前。革命党人、立宪派
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地区库伦旗安代舞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田野调查法,在对相关的历史文献、前人的研究成果、现今著名学者、专家及教授的专著、专业的期
政府一直期望可以提升对公众的服务能力,因此很多领导者、学者都在为此而进行研究,而工作满意度一直是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关于提高绩效的重要问题。公务员的工作满意度增
多媒体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为数学教学增光添彩,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绚丽的图像、悦耳的声音、逼真的动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化枯燥为生动,提高学习兴趣;化静态为动态,突破教学难点;
期刊
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前,对高空抛物侵权案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各法院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处理,这便造成了类似案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的尴尬局面。在一片争议声中,《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