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日益凸显。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大量生产资料的投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的。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破坏性增大,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水体和土壤污染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人体健康。
  农业面源污染大部分是通过农户的生产行为产生的,治理面源污染的政策措施也只有通过被农户接受,改变农户的生产行为方式才能产生作用。本文从小农户所组成的组织即大农户角度分析,在某一区域内,大农户就有了一定的市场势力,此时,将其置于产业链中,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在产业链上的作用机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因此,本文基于政府补贴和农产品质量标准政策,试图从产业链视角探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的作用机理,改变农户的生产方式,从而达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本文通过研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对农业面源污染、产业链和农业产业链的概念、产业链视角下环境污染的治理、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措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具及其分类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结合现实意义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
  其次,研究政府补贴和质量标准政策如何有效的在农业产业链上发挥改变农户生产方式的激励作用,试图从产业链视角探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的作用机理,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基于此,本文针对农业产业链上游市场结构,分析了政府补贴政策如何促使农药化肥生产商和农户形成有利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决策;针对农业产业链下游市场结构,分析了质量标准政策如何促使农户生产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而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越高,表明农户在生产时会更多地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减轻环境污染。
  研究得出:在农业产业链上游市场结构中,政府的补贴调整因子和农药化肥绿色度水平补贴阈值的增加会使农药化肥生产商和农户的利润增加,促使农药化肥生产商与农户生产和使用绿色度水平更高的农药化肥;在农业产业链下游市场结构中,批发市场或政府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的罚款增加会促使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致使农户在生产时更多地使用绿色化肥农药,并且农户和农产品经销商的一体化程度越高,越能促使农户生产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基于此,本文提出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设定合理的补贴调整因子和补贴阈值以及对生产不符合质量标准农产品的惩罚力度,促使农户与农产品经销商建立更加密切的一体化组织,从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其他文献
随着主体功能区观点的提出,各个功能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渐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不协调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洪湖分蓄洪区位于长江中游,对洞庭湖的防洪以及保护武汉市和荆江大堤的安全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洪湖分蓄洪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限制开发区视角下对其进行生态补偿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在仔细研读专家学者们对于限制开发
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数据挖掘成为“大数据”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大数据挖掘所消耗的计算资源和空间资源问题,提高处理巨大规模数据的效率已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目前在聚类分析领域提高数据挖掘执行效率方法主要有:一是通过改进经典聚类算法;二是借助于抽样技术约简原始数据集规模。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数据快速增长,数据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算法改进、更新速度。因此,抽样技术在聚类分析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
计数数据是一类重要的数据类型,广泛存在于医学、生物和农业等领域中。当计数数据中出现零的比例超出泊松回归模型或负二项回归模型等常用计数模型的预测能力,即数据存在零膨胀现象时,若再用经典的计数模型如泊松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就可能得到错误的统计推断结论。因此,对计数数据是否存在零膨胀现象的检验问题以及对存在零膨胀现象数据的模型选择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Monte Carlo模拟方法就这两
学位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以及国家而言,都极具战略意义。作为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国并购越来越受到企业及国家的重视,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不同区位选择,会对母国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研究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对外产业转移效应,可以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提供启示,同时也可以丰富国际商务理论的研究。  本文研究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对外产业转移效应
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平台企业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双边市场理论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双边市场理论是一种基于网络外部性理论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理论,不同于传统的单边市场,在双边市场中不仅涉及产品供应商和产品消费者两方参与主体,还涉及第三方平台企业,而平台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通过双边用户群体之间的网络外部性将平台两边的用户吸引到平台上进行交易,从而提高双边用户交易的效率。  在现实生
学位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得实体零售商面临巨大挑战,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实体零售商大规模“闭店潮”的出现。网上零售商与实体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体现在价格、产品质量、销售服务等多个方面。本文则以消费者产品多样性偏好为切入点,分析其对电子商务背景下实体零售商选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消费者在线上零售商处购买的无效成本较低时,消费者产品多样性偏好的增加,会使得两个实体零售商均衡选址的范围变窄、市场份额减少。网上零售
学位
序贯进入的寡头垄断企业间往往存在产品差异化现象,进入企业在这种产品差异化现象中占有主动权。进入企业在进入市场时可以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产品差异化策略,以达到缓和与在位企业间的竞争程度以及俘获满足特定偏好的消费者的双重目的。进入企业如何制定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产品差异化策略与进入企业的自身禀赋和市场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论文从基于APP平台的行业现实背景出发,将后入者的成本优势、消费者的转移成本和市场中
学位
随着知识经济深入发展,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公共研发组织作为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重要主体,对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目前公共研发组织的技术创新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公共研发组织技术创新模式演化的研究对于其顺利实现技术创新模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公共研发组织技术创新模式演化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驱动
现实中,当制造商将产品出售给独立的分销商或零售商时,经常会限制零售商转售产品时的价格,即所谓的转售价格维持(Resale Price Maintenance,简称RPM),转售价格维持是制造商最常用的纵向控制手段之一。传统意义上的转售价格维持是制造商为了最大化产业链利润而实施的一种纵向价格控制合约,包括最低转售价格、最高转售价格、建议零售价等,并且往往假设制造商拥有全部的市场势力。如果零售商拒绝接
学位
中低技术产业是“中国制造”持续崛起的支柱,在更加国际化和有竞争力的市场中生存、发展和实施创新的能力越来越重要。以往有关创新的研究中,将研发看作是促进创新绩效提高的关键要素;然而中低技术产业大多没有能力进行研发为主的创新,甚至有的中低技术产业根本不进行研发活动,但是他们却同样具有创新性。因此,研究中低技术产业中进行的非研发创新活动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推进创新理论的发展,并且有助于中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