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日益凸显。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大量生产资料的投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的。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破坏性增大,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水体和土壤污染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人体健康。
农业面源污染大部分是通过农户的生产行为产生的,治理面源污染的政策措施也只有通过被农户接受,改变农户的生产行为方式才能产生作用。本文从小农户所组成的组织即大农户角度分析,在某一区域内,大农户就有了一定的市场势力,此时,将其置于产业链中,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在产业链上的作用机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因此,本文基于政府补贴和农产品质量标准政策,试图从产业链视角探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的作用机理,改变农户的生产方式,从而达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本文通过研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对农业面源污染、产业链和农业产业链的概念、产业链视角下环境污染的治理、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措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具及其分类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结合现实意义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
其次,研究政府补贴和质量标准政策如何有效的在农业产业链上发挥改变农户生产方式的激励作用,试图从产业链视角探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的作用机理,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基于此,本文针对农业产业链上游市场结构,分析了政府补贴政策如何促使农药化肥生产商和农户形成有利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决策;针对农业产业链下游市场结构,分析了质量标准政策如何促使农户生产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而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越高,表明农户在生产时会更多地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减轻环境污染。
研究得出:在农业产业链上游市场结构中,政府的补贴调整因子和农药化肥绿色度水平补贴阈值的增加会使农药化肥生产商和农户的利润增加,促使农药化肥生产商与农户生产和使用绿色度水平更高的农药化肥;在农业产业链下游市场结构中,批发市场或政府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的罚款增加会促使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致使农户在生产时更多地使用绿色化肥农药,并且农户和农产品经销商的一体化程度越高,越能促使农户生产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基于此,本文提出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设定合理的补贴调整因子和补贴阈值以及对生产不符合质量标准农产品的惩罚力度,促使农户与农产品经销商建立更加密切的一体化组织,从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大部分是通过农户的生产行为产生的,治理面源污染的政策措施也只有通过被农户接受,改变农户的生产行为方式才能产生作用。本文从小农户所组成的组织即大农户角度分析,在某一区域内,大农户就有了一定的市场势力,此时,将其置于产业链中,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在产业链上的作用机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因此,本文基于政府补贴和农产品质量标准政策,试图从产业链视角探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的作用机理,改变农户的生产方式,从而达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本文通过研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对农业面源污染、产业链和农业产业链的概念、产业链视角下环境污染的治理、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措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具及其分类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结合现实意义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
其次,研究政府补贴和质量标准政策如何有效的在农业产业链上发挥改变农户生产方式的激励作用,试图从产业链视角探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的作用机理,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基于此,本文针对农业产业链上游市场结构,分析了政府补贴政策如何促使农药化肥生产商和农户形成有利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决策;针对农业产业链下游市场结构,分析了质量标准政策如何促使农户生产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而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越高,表明农户在生产时会更多地采取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减轻环境污染。
研究得出:在农业产业链上游市场结构中,政府的补贴调整因子和农药化肥绿色度水平补贴阈值的增加会使农药化肥生产商和农户的利润增加,促使农药化肥生产商与农户生产和使用绿色度水平更高的农药化肥;在农业产业链下游市场结构中,批发市场或政府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的罚款增加会促使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致使农户在生产时更多地使用绿色化肥农药,并且农户和农产品经销商的一体化程度越高,越能促使农户生产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基于此,本文提出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设定合理的补贴调整因子和补贴阈值以及对生产不符合质量标准农产品的惩罚力度,促使农户与农产品经销商建立更加密切的一体化组织,从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