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梦瑶生平与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jmldb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梦瑶,清代广东南海人,一生为儒、为医、为官、为师,除医学外,在经学、史学、文学、数学、音律等诸多学科上皆有造诣,是我国医学史上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位医家。研究其生平与学术思想,对中医学尤其是岭南医学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整理考证和比较分析何梦瑶著作及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调研、咨询专家和临证体悟等方法予以系统研究,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4个部分。1生平研究通过对何梦瑶生平的研究,探讨其所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对其学术思想形成的影响。首先,结合相关文献梳理明末至清中叶岭南地区的时代背景,该时期社会政治的逐渐稳定、经济贸易的繁荣、文化教育的兴盛以及医界的争鸣均对何梦瑶学术思想的形成有所影响。其次,进一步考证何梦瑶的生平,撰写生平大事纪略。何梦瑶字赞调、报之,号西池、砚农,或作研(yan)农,生于1693年,卒于1764年。1721年,何梦瑶被清代名儒、时任广东学政惠士奇点为生员,并跟随学习6年,被誉为“惠门四子”“南海明珠”,惠士奇的教导对他的学术思想有重要影响。此外,“乐只堂诊病单”和诗文记载等证实何梦瑶曾公开行医。何梦瑶著作宏丰,本文对其《医碥》《伤寒论近言》《三科辑要》《乐只堂人子须知》《医方全书》《针灸吹云集》《绀山医案》等7种医学著作及《匊芳园诗钞》《庄子故》《皇极经世易知》《算迪》《赓和录》《岑溪县志》《肇庆府志》《梅花四体诗笺》《匊芳园文钞》等9种非医学著作进行简要介绍。2著作渊源研究基于当前对何梦瑶著作的学术渊源研究不足,本文予以重点梳理考证。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何梦瑶的《医碥》除以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为蓝本外,还重点参考了景日昣的《嵩压尊生》和吴谦等编写的《医宗金鉴》。特别是《医碥·诸方》的方剂除大量引自《证治准绳》外,亦重点引用了《嵩压尊生》和《医宗金鉴》,《医碥·诸方》中尚有5首方剂未见其他出处,基本确定是何氏原创。而《三科辑要》主要源于《医宗金鉴》的儿科、妇科内容;《医方全书》中的《神效脚气秘方》可能来源于《圣济总录·脚气门》。3主要学术思想研究本文从六个方面对何梦瑶的主要学术思想进行研究。首先,结合《景岳全书》在岭南刊行的背景以及何梦瑶论治火热病证特点等,重点阐述何梦瑶反对滥用温补的学术立场,又结合三焦理论、血证论治等强调其对张景岳部分观点的赞同,并结合岭南特点探讨了温补法也适用于岭南的原因。其次,论述何梦瑶敢于疑古,注重实证的学术精神;阐明其研究五运六气理论,取其大旨、注重临床的学术主张;阐发其在脏腑理论,特别是在“五脏相关”理论、“脑肾相关”及心包三焦实质研究上的创见。第三,研究何梦瑶的伤寒温病学术思想。发现何梦瑶是目前已知最早全文注解《伤寒论》的岭南籍医家,他主张重新编次《伤寒论》,又明确反对“三纲鼎立”说,赞许王叔和,并从表里层次阐发六经理论,重视临证实用,对“明清伤寒三派”的观点均有所汲取和发挥。在温病研究方面,系统论述温病理法方药,他明确区分伤寒、温热病和瘟疫,质疑伏气温病说,初步构建岭南温病学框架。本文还发现《医碥·瘟疫病论》实取材于《嵩压尊生》,而非何氏对《温疫论》的提炼,纠正了以往研究的偏差。第四,本文结合岭南实际,系统总结阐发了何梦瑶论治痰湿、疟疾、脚气、虚劳等当时岭南地区常见病证的学术特色,以为当今中医临床提供参考。第五,论述了何梦瑶在医学教育和普及上的贡献及其诊法特别是脉诊特点。第六,本文还首次对何梦瑶《匊芳园诗钞》《庄子故》等非医著作蕴含的医学典故、病证记载、中药知识、瘴气及养生等医学内容予以总结,拓展研究视野。4学术影响研究本文系统研究何梦瑶的学术影响,梳理其学术传承脉络,不仅详细考证了其对清中叶以来的陆以湉、王孟英等医家的影响,亦结合相关著作考证其对日本丹波医学世家的学术影响,并阐明了其对当代岭南医家的积极影响。综上可知,何梦瑶在中医学术的继承和发扬上均有一定贡献。本论文立足于客观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对其生平与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和阐发,对其学术渊源的梳理尤为着力,相信对当前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指数平滑模型在上海市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预测的应用。 方法 根据上海市2004—2017年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的时间分布,选择Holt-winters指数平滑模型拟合2004—2017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大部分城市工作者在闲暇之余选择到农村进行休闲旅游度假。通过在乡间小路上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或垂钓等方式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旅游者的来到必
现有年度水质评价采用的是各指标浓度的年均值,当水体出现短时高质量污染时,不能准确反映全年整体水质状况,且当各年度水质等级相同时,不易进行年际变化分析。针对以上问题,
<正>一、"气"的范畴论:中国人喜欢谈"气",从自然界的天气状况到人的精神状态再到书画理论的专业用语,"气"的概念放之四海皆准。然而,正如"气"本身复杂的内涵一样,"气"的范畴
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大足石刻,沿袭着丝绸之路的文明,吸收了华夏文化众多因素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石刻造像,以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特色屹立于石窟寺 Dazu
本文以周去非《岭外代答》所记"大食诸国"为中心,结合赵汝适《诸蕃志》"大食国"相关内容,考察南宋时期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分析南宋至大食的海上丝绸之路情况。认
关于三代礼乐文化和早期诗歌艺术形态研究,很多问题其实都可聚焦于“六诗”。“六诗”是中国本土生成一个重要的诗歌术语,首见于《周礼·春官·大司乐》,它也是理解中国早期
本文以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和2014年的5月至10月对森林公园内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野外采集工作,详细记录了标本采集的时间、地点、生境等,并在室内进
随着高速列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高铁、地铁以及城际交通的发展,有砟轨道面临的临界速度,桥上稳定性,道砟飞溅和平顺性等问题难以解决,而无砟轨道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开始广泛
北京是一个城镇化程度已经比较高的大城镇,大量迁移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劳动力资源,但过量的人口迁移会给北京市劳动力市场带来就业的压力,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