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在整体优化的同时,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同时各个地区发展不均衡,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方针、原则及政策改革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实现由重数量到重质量的发展转变,要更加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进而引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我国如何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助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政府和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回顾和梳理了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及其相互关系的相关文献,从基本要素基础、经济发展、社会投入及环境质量四个维度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出中国30个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在利用脉冲反应函数就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冲击带来的长期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省际面板数据模型,从整体与区域视角就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得到如下基本结论: 第一,新型城镇化指标构建中,与环境相关的因素所占权重最高,城镇化率所占的权重处于中等重要水平;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处于缓慢增加状态;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东西中梯度递减特征。 第二,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整体水平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其增长速度较快;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呈东西中梯度递减特征。 第三,新型城镇化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当给新型城镇化一个冲击,东部、西部产业结构升级均呈逐渐增大的推动效应,全国整体的增大效应不稳定,中部的增大效应最后会转化为负效应,并呈扩大趋势。 第四,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显著区域差异。除西部外,新型城镇化、科技进步与投入、金融发展水平、资本流动程度、市场化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负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