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学生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下难以长期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学生体育参与往往伴随着体育课程的结束而终止,这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无疑产生了负面作用。因此,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之后也能够继续通过其他方式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这应该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高中是青少年价值观念和行为态度养成的重要时期,尤其作为体育学习而言,高中也是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学习向大学阶段体育学习的过度时期,在高中时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体育价值观念和锻炼习惯,对于步入高校乃至步入工作岗位的体育参与至关重要,因此对于高中生体育学习能力的研究是必要的。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吕梁市高中学生为研究案例,分析了高中生体育学习能力的现状和问题,研究结论如下:(1)体育学习能力是指保证学生顺利获得体育知识、技能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生适应学习活动,组织学习活动,解决学习问题,获得学习效果的能力,其包括获得能力、自我调控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三个子系统。(2)体育学习获得能力相关方面:在体育学习观察能力方面,大多数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观察还停留在机械模仿的角度,同时缺乏观察评价的标准;在体育学习记忆能力方面,大多数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比较理想,但是连续技术动作记忆能力以及长时记忆能力存在问题;在体育学习模仿能力方面,学生整体的模仿能力并不理想,在正常的连续动作示范下,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模仿能力难以达到基本的要求;在体育学习思维能力方面,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批判性思维则由于教师权威影响而难以得到有效训练;在体育练习能力方面,学生被动练习较多,独立练习比重大,且缺乏规律性练习。(3)体育学习自我调控能力相关方面:在自我激励能力方面,学生在课程中的自我激励作用比较明显,但课余体育活动自我激励不足;在身体自我认知能力方面,学生对于自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了解和自信不足;在自我计划能力方面,制定体育学习计划人数较少,学生被动学习比例较大;在自我评价能力方面,学生对于自己的体育运动基础、体育学习特长等方面能够形成一种自我认知,但是对于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却尚未形成。(4)体育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相关方面:在解决学习问题能力方面,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较差,解决问题方式单一;在解决体育乐趣问题方面,学生目前在体育乐趣问题解决的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同体育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比较小,更多的是通过对一些体育运动形式和内容的调整来获得体育运动的快乐体验;在解决运动损伤问题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知识,但是缺乏运动损伤问题的处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要重视对高中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强调体育课程内容同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之间的衔接关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将体育锻炼知识技能、体育活动组织技能、体育娱乐方式、运动损伤预防知识穿插到教学内容中来。(2)进一步丰富高中学校体育内容体系。学校应该进一步丰富现有的学生体育活动内容体系,积极培育学生体育社团、体育学习小组、学生体育委员会等学生体育组织,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参与内容的丰富性,认识到体育知识技能应用的广度。(3)强化体育课程同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衔接。高中学校体育课程应以学生体育锻炼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开展一些学生喜欢且参与程度较广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所学、有所用,同时也要从形式上进行革新。(4)搭建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方案和平台。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体育社团、体育学习小组的组建,学校要指派体育教师进行专门指导,要拨付专项资金维持体育社团和学习小组的日常运营;另一方面,要建立体育学习相关的微信微博平台。(5)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教学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进行体育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步骤,向学生提供几项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自主学习的运动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