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幼儿作为祖国的将来,其身心可否得到良好的发展,对于民族兴旺与国之富强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儿童身体发育都是研究的热点,许多研究者对此领域的探索不曾止步,同时也取得了不菲的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研究领域大都是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成长发育、运动能力等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关于婴幼儿的运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探究仍不多见。而国内有关个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18-30个月,农村婴幼儿的运动能力发育状况仍然未展开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国外也为之罕见。本研究旨在较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村18-30个月婴幼儿运动能力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根据此项研究提出积极而有效的建议,丰富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理论,为农村家长们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并促进农村婴幼儿运动能力发育水平,该项研究针对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的现状而言,显得更为重要。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测试法与问卷调查法。从长安区Z镇的10个村随机抽取200名18-30个月的婴幼儿,选取BSID工具对其进行运动能力的测试。同时,给200名婴幼儿家庭发放家长问卷来考察婴幼儿及其家庭的一般情况。完成数据收集后,笔者用SPSS20.0对18-30个月婴幼儿运动能力发育水平与其家长调查问卷中的各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进行更深入的验证。本次研究得到的研究结论:18-30个月婴幼儿运动能力发育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和家庭年均经济收入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婴幼儿运动能力发育与喂养、教养方式和户外活动呈显著正相关,与身体情况、养育环境负相关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喂养对婴幼儿运动能力发育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身体健康及养育环境对其运动能力发育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婴幼儿喂养情况及户外活动对其教养方式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身体情况及养育环境对教养方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教养方式在喂养情况对婴幼儿运动能力影响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教养方式在身体情况对其运动能力影响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教养方式在养育环境对运动能力影响作用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应该重视婴幼儿营养饮食均衡,加大对运动场地与设施的投入,加强婴幼儿运动训练,进行适当的运动干预,同时提高婴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倡导科学适宜的教养方式,促进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