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子语类》是综合朱熹门人弟子所记的师生间往复诘难相互研讨学问的讲学笔记,体现了朱子性理哲学、历史文学等诸多方面的观点学说。虽然学术界大多重视其思想价值而偏重从哲学史的角度进行研究,然而朱熹讲学所使用的文人口语具有鲜明的时代语言特色,同时该书集中诸多来自各地门人的记录既保存了大量活的口语,又反映了宋代文人学子的取字用词倾向、语言习惯和方言特点,这又使得这部著作越来越吸引国内外语言学者的关注。
异形词与民族的语文生活相伴共生,反映了语言文字的地域性、演变史,甚或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心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异形词的整理与规范问题日益为语言学界所重视,但对其定义与分类仍见仁见智。本文以形成因为分类,主要依据黎靖德中华书局本《朱子语类》,个别词语校对朝鲜古写徽州本,择取其中的部分异形词进行溯源与分析,力求明其语源、梳其流变、知其关联、见其发展,最终期以有裨于词语的精确诂训。尤其对几组学术界讨论颇多的异形词如“作”、“做”等就《朱子语类》的使用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整理与探讨,或可有助于这些词汇的进一步研究。此外,文中对《汉语大词典》若干失收失注现象试提供了补充建议。
论文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概述《朱子语类》版本传承、大致内容及语言用词特色;就异形词的形成、定义、分类、规范等问题作了综述与探讨,并对目前《朱子语类》异形词的研究现状试作了总结。第二章对《朱子语类》中的异形词依成因归类进行举例分析;第三章详举了四组较为复杂的异形情况并进行探讨;第四章结语,对《朱子语类》异形词研究的意义作了总结。附录部分,对中华书局本与朝鲜古写徽州本的《朱子语类》主要用字差异作了列表说明;附录二将中、朝二本的部分章节内容进行异文比勘,期为黎靖德整理本系统提供进一步鉴别研究的材料。附录三中为若干版本书影。
通过《朱子语类》异形词的举例研究,我们对《朱子语类》的版本与用字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所例举异形词彼此之间的相关性、词义演变的脉络以及具体使用情况有了兼及微宏两观、纵横双向的认识,既得以管窥宋代文人口语的语言用字概貌,也为语言的训诂与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