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学界一般公认是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首次开创了隐喻系统研究的先河,亚氏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的偏误,是一种赋予语言以美感,表达力以及表现力的修辞手段,其实质是词汇之间的替换,在亚里士多德隐喻理论基础上所形成的经典隐喻观事实上影响了其后两千多年的隐喻研究。随着当代新语言学范式—人类中心范式的兴起,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也由传统的研究客体“语言”本身转向了研究的主体即“说话的人”以及“语言中的人”的研究,这一思路再次燃起了学者们对于隐喻研究的热情,其中尤以隐喻研究的认知方向最为突出。与传统隐喻理论不同,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是语言的附属品,而是一种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我们所赖以思考以及行动的概念系统其本质上就是隐喻性的。但目前在文学文本中事实上还存在修辞隐喻与认知隐喻界限不清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借助概念隐喻理论来厘清俄罗斯文学文本中两种隐喻的相互关系,并且选择俄罗斯文化和文学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民间童话作为研究文本,建立认知隐喻的语料库并对其进行频率分析,将高频语料与中文中的隐喻进行对比以获得俄罗斯民族的主要认知方式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