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及河口区沉积物有机质来源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un7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架边缘海是全球海洋碳循环研究的关键区域,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急剧变化的河口区,成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有机质的来源是进一步解决有机碳输送、埋藏和成岩作用的首要问题。目前,生物标志物示踪法被广泛地应用到边缘海有机碳循环的研究中。  本文以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黄河下游及其河口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沉积物中一类来自于细菌和古菌的生物标志物,即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化合物(GDGT),并结合TOC、TN、C/N和δ13C等传统地球化学参数,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研究了河口区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及其变化特征,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⑴黄河下游河道、河口区及其邻近海区,广泛分布着包括类异戊二烯和支链等15种GDGT化合物,其中黄河河道和口门处表层沉积物中,传统认为来自于水生奇古菌(Thaumarchaeota)的泉古菌醇(Crenarchaeol)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土壤,随着离河口距离的增加,海洋泉古菌醇的贡献才有所体现。尽管如此,表征陆源有机质的BIT指标仍然能够应用到黄河河口区,从下游河道到近海区,BIT值从0.81逐渐降低到0.36,并且沿着黄河汛期时泥沙的输送方向呈现递减趋势。同时,BIT与δ13C的二端元模式得到的陆源有机质比例呈现相似的分布规律,即黄河下游和口门区域,陆源有机质比例较高(约80%),而近海区陆源有机质比例较低。⑵利用BIT,C/N和δ13C的混合三端元模式发现,在过去70年中,南渤海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自土壤,平均比例为67.7%(38%~92%),海洋有机质的平均贡献为26.1%(0~58%),植物碎屑的贡献最低,平均为6.2%(0~23%)。此外,沉积物中有机质比例发生突变的时间与历史时期黄河的摆动(1953,1976和1996)基本同步,表明黄河的摆动对渤海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对在鄂豫交界李官桥盆地和内蒙古二连盆地新发现的保存完好的三种冠齿兽类Asiocoryphodon conicus Xu,1976,Heterocoryphodon flerowi(Chow,1957)和Eudinoceras mongoliensi
人类头面部形态存在地理性和气候性变化趋势,尤其受居住地的气温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人群间差异。这些性状常被用于探讨亲缘关系和适应进化。但学术界对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类头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是国内成立最早、目前规模最大的风电设备研发和制造企业之一,同时致力于成为全球风电行业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十几年的成长过
浊积岩型金矿是指“以浊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是造山带型金矿的一种,常见于背斜的轴部和与造山运动有关的构造中。黔东南金矿床和湘西金矿床均是以浊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
随着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当代众多陶瓷创作者在陶瓷材质上的不断摸索尝试,使中国画元素有了更多的渗透,也使陶瓷艺术创作赢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旨在以山水画创作为
九瑞、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两个重要矿集区,广泛发育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斑岩型、中低温热液脉型等多种矿床类型。本文对九瑞、铜陵矿集区内典型矿床进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在自我调整和主动完善的基础上深化认知,利于其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思维方法.学会调控,要从学习计划开始,根据学习的过程和问题,引导学生主
期刊
新生代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导致全球气候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巨变:全球变冷、北美和亚洲内陆干旱化、亚洲季风形成等。其中,亚洲内陆干旱化是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之
期刊
沉积盆地的成因是大陆岩石圈地质演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发育在古特提斯域和古太平洋域结合部位的南盘江盆地因其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出露近10万平方公里的三叠纪浊积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