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单竹特性及园林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62106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益阳市百竹园的粉单竹为材料,研究不同竹丛的粉单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学特性,对比各竹丛的粉单竹在形态学和生理上的差异,并提出了粉单竹在园林上的应用建议,为粉单竹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学特性(1)不同竹丛的粉单竹长势不一样。竹丛7、竹丛6和竹丛5的粉单竹竹秆高、粗壮,竹丛茂密,竹叶较多,长势良好;竹丛1和竹丛2的粉单竹外表形态比竹丛7、竹丛6和竹丛5的要矮小、细弱,竹丛较稀疏,竹叶量少,长势较弱;竹丛3和竹丛4的粉单竹其形态情况介于竹丛1和竹丛2的粉单竹。这七个竹丛的粉单竹平均高度在7.6-11.8m之间,平均胸径在4.31-6.43cm之间。(2)不同竹丛的粉单竹,其竹秆平均高度差异较大,最高与最低的粉单竹高度相差近4m,平均胸径与竹秆平均高度大小呈正比,竹秆节数之间差异不大,平均竹节数为13-16个,胸径处竹节厚度不同,最厚为5.8mm,最薄为4.1mm。不同竹丛的粉单竹高度、胸径、竹节数及竹壁厚度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不同竹丛的粉单竹叶片长度集中分布在16-22cm之间,宽度集中分布在2-3cm之间,竹叶的长度和宽度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枝叶与竹秆的鲜重比最大的为竹丛1,竹丛最为矮小,最小的为竹丛5,竹丛最为高大;活立竹年龄结构特征分布特征为各竹丛1年生活立竹株数所占比例在18.3%-20.4%之间,2年生活立竹所占比例在18.6%-22.1%之间,3年生活立竹株数所占比例在18.3%-20.5%,4年及4年生活立竹株数所占比例在41%-46%之间;不同竹丛的粉单竹出笋持续时间相差不大,其初笋期为6月上旬,末笋期为10越上旬,持续时间越130天。2生理学特性(1)各竹丛的粉单竹竹材各化学成分含量百分比分别在:灰分为1.31%-1.62%之间,苯-醇抽出物为7.23%-7.93%之间,1%氢氧化钠抽出物为22.2%-24.9%之间,热水抽出物为6.31%-7.23%之间,硝酸-乙醇纤维素为21.1%-26.6%之间,木质素为15.1%-20.51%之间,多戊糖为20.01%-20.92%之间。除克拉逊木素差距为5%以上,其余化学成份的含量总体相差不大。这些化学成份含量的变化与竹丛所接受的光照条件有关,接受光照时间较长、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水量较多的粉单竹竹丛光合作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有机物等等的累计量也越多。在力学性质上,全干密度、横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四项指标相互呈正相关并与各化学成分指标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十分显著。(2)粉单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冬季低、夏季高的特点,叶绿素含量最高可达5.51mg/g,最低为4.81mg/g;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可达4.67(mg·FW·(100g)-1),最低为3.48(mg·FW·(100g)-1);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较叶绿素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迟一个月时间。3园林应用粉单竹是很好的园林造景材料,在造景上可以用做主景,亦可做配景。其在园林上采用的主要种植方式有丛植、列植、隅植等,均有其特有的特色。
其他文献
林隙的形成改变了林隙内环境的异质性,进而对植物的更新产生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以长白山松江河林业局黑河林场天然林内蒙古栎(15年生)和水曲柳(9年生)人工更新幼树为研究对象,探讨
本研究进行了水培与盆栽两项实验。水培实验根系电容测量在标准霍格兰德营养液中进行,供试植物为绿萝。测量时,控制部分根系处于液面以上,在根上标记液面与根系接触位置,电容值测
烟台翠雀(Delphiniumchefoense)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翠雀属(Delphinium)植物,其叶形优美,花色艳丽,花形奇特,盛开时似群燕飞舞,极富美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山东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严重,研究不同土体构型红壤入渗特征及适用预报模型对红壤区水土保持防治及保墒保水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不同土体构型红壤入渗特征,本文以第四纪红粘土
本文以豫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豫北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地质环境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的综合分析,明确了导致该地区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因素,分析发现,豫北平原
中国水土流失有序治理以来,水土流失现状以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在水土保持技术效益评价、适宜性评价等方面也有相关研究,但对水土保持技术评价,仍存在评价指标、模型以及
本研究以结缕草、假俭草、钝叶草三种暖季型草坪草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低温处理与自然降温相结合的方式,对三种草坪草进行了抗寒性研究,通过对三种草坪草外观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