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流作为流通的主要职能之一,在衔接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滞后必然影响农产流通效率的提升,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是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对现代农产品物流的理论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而物流组织模式研究是现代农产品物流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流通理论、组织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逻辑演绎与归纳总结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农产品物流的三种主要组织模式—一体化物流组织模式、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组织模式和农产品物流联盟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各种模式的运作特点、机制及其效率,探讨各种模式的相对优势及其适用范围,为不同类型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并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创新提出了展望和政策建议。论文除第一章导论外,主体内容由第二章至第七章构成。第二章是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一般分析。本章中对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组织以及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的概念、特点、意义等分别进行了阐述,指出农产品的流通特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特点,而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又对农产品物流的组织提出了要求。文章指出,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现代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特征应该是:高度的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和高度的物流增值能力。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理论依据作了介绍。第三章对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进行了分析。本章在对我国现行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产、销-物”一体化的组织模式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要组织模式。根据主体不同,又分为农户自营的“产-物”一体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物”一体化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销-物”一体化组织模式。文章分析指出,我国农产品在流通的初始阶段普遍由农户自营物流,但由农户分散参与物流过程是一种低效率的组织形式。农民合作社介入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对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加工企业“产-物”一体化组织模式的效率取决于其物流业务的规模和物流资产专用性程度的高低。而随着零售商在供应链中主导地位的获取,零售商对农产品物流“销-物”一体化的组织模式是有可能获得效率的。第四章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组织模式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由于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在资源整合、业务整合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生产经营企业之间建立起以契约联结的,以市场机制进行协调的交易关系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随着交易关系的确立,委托代理问题成为二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委托代理中的逆向选择问题、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信号传递机制、信息共享和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建立了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委托代理的激励模型。针对多边市场中“双边惩罚机制的失效”问题,基于交易特性对交易规制方式的决定,结合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兴起,文章指出,农产品物流中心“三方规制结构”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思路。第五章分析了农产品物流联盟组织模式,指出物流联盟是建立在分工协作基础上的契约联合体。就我国目前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来看,组建农产品物流联盟对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分析了农产品物流联盟公共利益实现的前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产品物流联盟组织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模型的设计思路。第六章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物流的组织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在比较分析了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组织状况后指出,农产品物流社会化组织程度高是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农民合作组织在各国的农产品物流组织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物流特性不同,其物流的组织要求也不同。文章在对生鲜农产品、工业加工原料农产品以及粮食的物流特点分别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它们各自在物流组织模式上的选择思路。第七章对农产品物流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物流组织创新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论述了环境变化对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影响,指出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组织关系网络化发展以及经济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农产品物流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对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提出了要求。随后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的动力和创新的方向。最后指出,政府应在推动农产品物流组织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