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消费是人类生活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以消耗社会大生产条件下由于无序竞争所产生的剩余商品为目标的消费,背离了其作为满足人类需要手段的本质而成为了人类活动的目的,从而出现了不良消费行为的问题。人们对物质消费及生产的无限追求、对人际关系及社会关怀的冷漠、对自然资源开发的无休止等,这些都是消费沦为人类活动目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这种不良消费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最终会成为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障碍。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资金主要依靠家庭供给,而并非是通过个人劳动所得。因此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的购买能力和消费偿还能力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大学生本身并未体验过劳动的艰辛就轻易地获得了消费资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劳动与消费相脱节,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也就不好把握消费的合理度。这种脱节在过去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所以矛盾并不凸显;但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提升,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了不良消费行为的问题。而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大学生因校园贷款无法及时偿还而自杀及愈演愈烈的“裸贷门”事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出现了问题,而且也映射出现今高校对这类问题关注的欠缺。 基于这一点,本文是以马克思关于消费的思想为理论依据展开论述,借鉴了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进而分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含义、特征及主要表现形式;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呈现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方面的现状,并以此来考察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而探究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成因及其危害,为矫正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提供路径指引。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在该部分主要阐述了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研究的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不良消费行为问题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述评,此外还包括文章展开的基本思路、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 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在该部分主要从马克思关于消费的思想进行理论论述,借鉴了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并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概念、特征和主要表现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是关于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分析。在这一部分里,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呈现了大学生消费特征的现状,据此对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原因探究,然后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危害进行深入分析。 第四部分是关于如何矫正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路径探索。在该部分,首先是分析了矫正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然后在正确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基础上,在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力之下理性应对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