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老年和中青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并进行对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6年1月至12月就诊于我院的老年和中青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留取的实验室标本全部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并按照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4年标准对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427株,其中包括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37株(占32.08%);427株铜绿假单胞菌来自于老年患者232株(占54.33%),来自于中青年患者195株(占45.67%);13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来自于老年患者61株(占44.53%),来自于中青年患者76株(占55.47%)。老年和中青年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无明显差异,均主要来源于痰液。老年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普外科及重症监护室等,分别占23.28%、20.69%及14.22%;中青年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普外科及神经外科等,分别占20.51%、14.87%及14.87%。其中,老年患者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普外科及康复科等,分别占27.87%、19.67%及11.48%;中青年患者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则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及康复科等,分别占27.63%、21.05%及14.47%。老年及中青年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等的耐药率均相对较低,在30%以下。其中,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耐药率差异绝大多数无统计学意义,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及中青年患者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在40%以下。其中,仅两组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与中青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在呼吸科中发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老年患者比中青年患者多见。在神经外科及耳鼻喉科中发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青年患者比老年患者多见。在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室中发生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青年患者比老年患者多见。对于老年和中青年患者来说,老年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更适合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中青年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更适合应用庆大霉素抗感染治疗。而中青年患者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更适合应用阿米卡星抗感染治疗。老年和中青年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吡肟等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临床上推荐使用这些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联合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