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在常规针刺方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基础上加用翳风穴区梅花针叩刺放血疗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及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所需的时间,客观地评估该疗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全国统编教材《针灸学》中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取穴:局部穴位:患侧阳白、攒竹、四白、迎香、口禾髎、颊车、地仓,远端穴位:健侧合谷。毫针针刺,面部局部穴位用平刺或斜刺,采用电针疗法,合谷穴用直刺,不加电针,所有穴位均留针30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组方案上加用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参照《中国梅花针》中梅花针叩刺放血操作方法。在治疗的第1、3、5、7、9次时加用梅花针叩刺放血法,5次为1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均运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从治疗效果、起效时间及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所需的时间等三个方面对该疗法进行综合评价。 成果: 两组患者入组前在性别、年龄、病程、H-B面功能级别等方面基线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自身前后对照: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级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两种疗法均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有治疗作用。 2.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6例,好转6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55.17%,愈显率为75.86%,总有效率为96.55%;而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46.67%,愈显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在起效时间方面,治疗组平均需要约8天起效,而对照组平均需要12天左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愈及显效的患者中,治疗组的平均病程约12天可实现面神经功能的基本恢复;而对照组则大约平均需要16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运用梅花针叩刺放血配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均具有确切疗效,两种疗法均可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且两者疗效相当;但梅花针叩刺放血配合常规针刺起效时间更短,可明显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