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工作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实验研究与系统开发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燃机作为广泛使用的动力源,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是提高使用经济性的有效措施。传统内燃机故障诊断方法,耗时久、效率低,难以诊断结构复杂的机型,因此需要发展新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技术。内燃机曲轴承受复杂交变的激振力矩并传递扭力,直接反映内燃机的运行情况,所以曲轴角振动包含着内燃机运行状态信息,具有较高的故障诊断应用价值。本文针对基于曲轴角振动的内燃机工作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理论在工程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五点三次平滑滤波的快速畸点滤波算法;研究了基于角振动响应的状态监测系统中监测阈值对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曲轴角振动计算内燃机输出功率的新方法;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开发了内燃机工作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Working States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WSMFD)。为快速消除内燃机扭振信号中畸点带来的误差,在现有畸点滤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快速畸点滤波算法。该方法根据五点三次平滑滤波的特性,识别出信号中畸点位置后,同时对多个畸点附近的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并替换畸点处幅值。这种算法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畸点处理效率。对某天然气发动机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分析故障工况与正常工况下角振动特征谐次幅值分布规律,研究利用曲轴角振动监测内燃机运行状态的方法在天然气发动机上的适应性,并指导该机型状态监测系统阈值的选择,为同类机型的状态监测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不同转速下角振动第0.5次简谐幅值分布范围有较大差异,状态监测系统根据不同的转速选择合适的监测阈值。天然气发动机实验中,曲轴角振动第3.0谐次幅值曲线呈"V"型的现象,说明该机型往复惯性力矩对角振动的影响不可忽略。考虑往复惯性力对曲轴角振动幅值的影响,完善曲轴角振动与内燃机输出功率的关系式。比较柴油机和天然气发动机中,气体激振力和往复惯性力对曲轴测点处角振动幅值的影响,分析第1.5、3.0和6.0谐次幅值随功率变化曲线,指导基于曲轴角振动幅值计算内燃机输出功率方法的特征谐次幅值选择。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工程中利用曲轴角振动谐次幅值反求内燃机输出功率的可行性。该方法应用在柴油机上最大误差为3.2%,在天然气发动机上最大误差为3.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为提高以上方法的工作效率而开发WSMFD软件。软件包含了基于快速畸点滤波法的信号处理程序,可滤除信号中畸点,并监测内燃机的运行状态、诊断故障缸号及计算输出功率。该软件专为内燃机工作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设计,针对性强、兼容性好,可与现有软件信息交互;软件界面友好,使用便捷;程序计算速度快,占用计算机资源少,方便用户利用现有条件实现内燃机的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综上所述,论文提出了快速畸点滤波方法,完善了利用曲轴角振动监测内燃机运行状态及诊断故障缸的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开发了 WSMFD软件系统,丰富了内燃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污染物排放问题也日益突出,而柴油机NOx和PM的排放分别占汽车NOx和PM排放总量的70%和90%。因此,文中将多种柴油机后处理技术集成为一体共同作用,从而使柴油机排放满足国Ⅴ、国Ⅵ排放法规要求。(1)DOC+SCR直筒型催化器系统的数值仿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首先,通过分析DOC和SCR催化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其化学反应模型进行简化,即只考虑尿素水溶液的分解反应
液压泵是深海油压动力源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决定了动力源的使用效果。深海高压、低温的特殊环境势必会对液压泵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而效率是评价液压泵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因此研究深海环境对液压泵效率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以11kW深海油压动力源液压泵为研究对象,对其效率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于深海液压泵效率损失理论,对主要效率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展开研究。确定了深海油压动力源的效率损失主要来自
本文分别采用蛋白酶、水性丙烯酸树脂和水性聚氦酯对兔毛针织物进行防掉毛整理。分析了兔毛针织物掉毛的机理,确定了防掉毛整理效果的检测指标;研究并比较了蛋白酶和两种树脂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及汽车的普及,家用轿车对汽车的操控性和运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市场的这一需求,国外知名品牌厂商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好操控性和运动性的新
  在我国大部分矿井中,瓦斯煤尘爆炸、顶板坍塌、水灾、火灾等事故的发生率非常高,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制井下救生舱,为事
悬挂式单轨车辆为一种新型的城市轨道车辆,转向架构架作为其主要的承载部件,其强度、刚度以及疲劳寿命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国内外强度研究的成果,参考转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