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初始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发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价值整合。“中国30年,人类社会一次伟大的变迁”。邓小平是这一伟大社会变迁的设计者。他把中国的具体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相联系,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为思想主线,渐进、有序的设计了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
邓小平的社会工程思维是对中国社会改革的全局概括,是系统性、可操作性、实践性的融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三步走”战略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发展步骤,体现了其思想中的设计性;“两手抓”的工作方针,邓小平把“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即统筹全局,又兼顾重点;“试点-总结-推广”为主线的经济特区模式的建立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路径的探索;邓小平纵观全局,科学的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体现了其的社会工程思维逻辑的合理性。
本文是在社会工程哲学的视野下,对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进行解构与阐释。邓小平的社会工程思维主要是从其对中国社会改革的设计上体现出来的。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背景,从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社会改革与社会工程的关系到中国社会改革的模式探索、路径选择都与社会工程的总体设计与逻辑相融合。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是成功的,改革是一个过程,社会工程是对“过程”的研究,邓小平正是抓住了“社会结构要与社会发展规律相适应”理论的把握,设计了一个符合中国发展的振兴道路。
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运用哲学的视角挖掘邓小平这位总设计师的社会工程思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对邓小平社会工程思维的挖掘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升华,是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是社会工程与改革开放理论在实践中的融合。加深中国社会改革与社会工程哲学研究,有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改革的实践中获得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创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总之,对于中国未来社会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