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工程思维论纲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z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初始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发展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价值整合。“中国30年,人类社会一次伟大的变迁”。邓小平是这一伟大社会变迁的设计者。他把中国的具体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相联系,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为思想主线,渐进、有序的设计了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   邓小平的社会工程思维是对中国社会改革的全局概括,是系统性、可操作性、实践性的融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三步走”战略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发展步骤,体现了其思想中的设计性;“两手抓”的工作方针,邓小平把“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即统筹全局,又兼顾重点;“试点-总结-推广”为主线的经济特区模式的建立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路径的探索;邓小平纵观全局,科学的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体现了其的社会工程思维逻辑的合理性。   本文是在社会工程哲学的视野下,对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进行解构与阐释。邓小平的社会工程思维主要是从其对中国社会改革的设计上体现出来的。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背景,从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社会改革与社会工程的关系到中国社会改革的模式探索、路径选择都与社会工程的总体设计与逻辑相融合。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是成功的,改革是一个过程,社会工程是对“过程”的研究,邓小平正是抓住了“社会结构要与社会发展规律相适应”理论的把握,设计了一个符合中国发展的振兴道路。   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运用哲学的视角挖掘邓小平这位总设计师的社会工程思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对邓小平社会工程思维的挖掘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升华,是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是社会工程与改革开放理论在实践中的融合。加深中国社会改革与社会工程哲学研究,有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改革的实践中获得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创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总之,对于中国未来社会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能力和能力建设是一个时代性的新课题。从哲学的视角看,能力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主体和客体的对象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完成某
在西方哲学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将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实践观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解直接决定着对马克思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信息高速公路,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生活与活动空间,使社会逐渐进入一个新阶段——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加快了信息社会的前进步伐,也带来了社会道德的开
“判决性实验”(crucial experiment)是指能够决定性地判决相互竞争假说或理论“真”“假”的实验,它涉及到实践对理论检验的问题。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判决性实验”的可行性
“正义”是人类社会亘古不衰的主题,从遥远的古希腊到今天,正义观经历了无数次的革新,但依旧是人们的追求。正义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政治问题。哈佛大学的罗尔
制备了成分分别为Al5Mg(0.10~0.30)Sc和Al5Mg(0.10~0.30)Sc(0.05~015)Zr的两种合金,测试了其不同状态下的拉伸力学性能σb、σ02和δ,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其不同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结构。结果
在多元价值观念的交织影响下,家庭观念也日趋多元化。夫妻关系与子女教育,不仅是一般家庭生活的重心,而且是一般家庭中不同价值观念产生最激烈碰撞与磨合的焦点所在。   本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