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雨水收集利用行为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n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程度提高,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水资源匮乏和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尤为突出,雨水、污水等资源的再利用逐渐受到各国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就已经着力研究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相对来说,我国对雨水收集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晚,城市雨水利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完善的城市雨水利用法律体系,城市雨水利用发展缓慢,而公众对再利用项目的接受意愿是政府执行雨水回用等政策的必要条件,因此,研究公众对雨水收集利用的接受意愿,是推进雨水收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论文以水质型缺水地区上海为例,调研了解上海雨水收集利用现状;基于技术可接受模型,构建公众雨水收集利用行为意愿模型,以访谈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公众对雨水收集利用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意愿进行调研;分别从环境心理学和社会统计学两方面研究公众雨水收集利用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公众雨水收集利用行为意愿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上海雨水收集利用的推进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依据。论文主要研究结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上海市进行调研,总结和分析上海雨水收集利用的现状特征。调查结果发现,上海雨水潜力大,但目前雨水收集利用普及率低,涉及雨水收集利用的单位以企业为主,占到总数一半,其次是小区和学校,机关单位和公共场所最少。单位规模(用水量、占地面积等)对雨水收集量具有决定性影响,并且大部分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于2010年后,以雨水池和雨水罐居多,多数单位的雨水净化工艺简易,雨水主要回用于绿化浇灌、地面冲洗、景观补水等途径。2.基于技术可接受模型,构建公众雨水收集利用行为意愿模型。在技术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保留环境心理学原始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及行为意愿),引入环境心理学拓展因素(主观认识、感知风险、社会信任、技术环境及社会影响)和社会心理学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在沪年数、雨水使用经历及本人或亲近的人是否从事环境行业),构建公众雨水收集利用行为意愿模型,并设计问卷,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开展访谈式问卷调研,从环境心理学和社会统计学两个角度分析公众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充实了技术可接受模型,更加全面地解释了公众雨水收集利用行为意愿的影响作用机制,优化了传统的技术可接受模型结构。3.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和分析环境心理学因素对公众雨水收集利用行为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论文构建的公众雨水收集利用模型可行性较好,上海公众对雨水收集利用的认知水平较好,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对雨水收集利用表示可以接受;使用态度、技术环境以及社会信任是公众雨水收集利用行为意愿最主要的环境心理学影响因素,对行为意愿具有正向直接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社会影响、感知风险及主观认识,是公众对雨水收集利用的接受意愿比较重要的环境心理学影响因素,除感知易用性(负向)外,其余三个因素对行为意愿具有正向间接显著影响。4.计算和分析社会统计学因素对环境心理学因素的影响,讨论社会统计学因素对公众雨水收集利用推行态度等方面的影响,得到对公众雨水收集利用行为意愿影响最显著的社会统计学因素。结果显示,女性对雨水收集利用推行态度的积极性高于男性;低收入水平的受访者对雨水收集利用推行的态度最积极;年龄、雨水使用经历、本人或亲近的人(是否)从事环境行业对雨水收集利用的环境心理学因素(行为意愿除外)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而文化程度和在沪年数在一定程度上对雨水收集利用的环境心理学因素(行为意愿除外)具有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此外,收入、文化程度、年龄及(是否)从事环境行业对公众雨水收集利用行为意愿影响最显著的社会统计学因素,其中,收入水平和从事环境行业对受访者对雨水收集利用的行为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文化程度和年龄对雨水收集利用的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5.提出提高公众雨水收集利用推行态度和行为意愿积极性,推进雨水收集利用的政策建议。一是制定城市雨水利用专门立法,建立雨水利用统一评价体系;二是因地制宜谋规划,因类制宜促管理;三是多渠道科普知识宣传,全透明政府信息公开;四是加强公众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国家战略提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寒区得到迅猛发展,但长期循环荷载作用对于冻土区工程建筑物的动变形特性影响巨大,循环荷载作用加剧建筑物在运营过程中的变形,加大防治难度,只有解决一系列循环荷载作用下冻土力学及其工程结构相互影响的工程实践问题,才可以实现寒区地基上工程结构的耐久性、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鉴
中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造型丰富、结构独特,是世界建筑的主要类型之一。川渝地区由于优越的森林资源和气候环境留存了大批传统穿斗木结构建筑,其中穿斗式建筑是南方地区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震害研究表明,穿斗式木结构有独特的抗震优势,但目前对于穿斗式建筑的研究并不完善。且由于岁月增长和病害侵袭,传统穿斗木结构建筑正面临着恶化和逐渐消亡的趋势,亟待深入研究。本文结合四川传统穿斗建筑情况,以典型穿斗木建筑
本文以大同市区春夏两季道路灰尘为研究对象,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测定样品中V、Cr、Mn、Co、Ni、Cu、Zn和Pb元素的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大同市区春夏季道路灰尘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利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法揭示重金属及PAHs春夏季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特征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法阐明大同市区道路灰尘中重金属及PAHs的来源;利用富集因子
目的:明确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治疗艾滋病对患者外周血心型肌酸激酶(CK-MB)活性检测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长沙市第一医院HIV门诊经治患者170例,根据治疗药物中是否含TDF分为TDF组和非TDF组,比较两组之间的CK-MB活性和CK-MB质量浓度,并分别对两组的CK-MB活性和CK-MB质量浓度进行相关性
不当用声、过度用声等多种因素使得现代嗓音疾病普发,这意味着声带无法规则振动,声音质量差,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因此临床上对病理嗓音的早期评估越发重视。目前的诊疗领域中,专家的听觉感知和侵入式喉镜是最主流的检查手段,前者依赖专家的主观经验,而后者会为患者带来痛苦。于是人们尝试借助计算机,以一种客观、无侵入的方式分析嗓音信号,实现病理嗓音的自动评估和分类,为嗓音质量的评价提供统一的量化标准。本文根据国内外
青峪猪是重要的地方品种资源,属于西南型湖川山地猪中盆周山地猪的一个类群。青峪猪脂肪沉积能力较强,腿臀肌肉发达,肌内脂肪丰富,风味香浓,肉质优良,但屠宰率和瘦肉率低。利用分子育种手段可以改良青峪猪的胴体性能,同时保留青峪猪肉质优良的优势,而挖掘青峪猪胴体和肉质性状关键的QTL与候选基因是进行分子育种的基本条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是挖掘性状遗传资源最直接的方法。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青峪猪胴体和
盐商园林是以盐商为主的社会群体在盐业生产、运输、贸易、管理等生产经营和生活中出于多方需求所营建或使用的各类园林,因其特定的兴建背景、特殊的使用人群和丰厚的兴建资本而表现出独特的园林风貌,见证了相应时期盐业经济及城市发展。自贡与扬州盐商园林是我国主要盐业产区的地域性盐商园林代表,对其进行比较有利于系统完善两地盐业历史研究,有助于两地盐商园林地域性特征以及盐商园林总体特征的掌握,从而推动其保护与利用,
目前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污染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传统的处理方法无法达到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效果。根据已有的研究背景,等离子体技术在水处理、废气处理和杀菌消毒等方面应用效果好。其中,强电离放电,由于电离程度高且产生的等离子体活性强,有着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针对强电离放电通常在高频交流供电下进行,而能耗仍然较高的难题,本文深入研究并提出脉冲强电离放电技术,兼具脉冲放电能耗低和强电离放电粒子活
餐饮业的蓬勃发展使餐厨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大,其不当处置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留下众多隐患。好氧生物处理是餐厨垃圾一种有效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可将餐厨垃圾转化为安全、稳定的资源化产品。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进入到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且BPA作为塑化剂可通过食品塑料包装缓释等途径直接进入到餐厨垃圾及后续好氧生物处理体系中,可能会对体系中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生
人工智能已在社会各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人脸识别、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重要途径,相关系统在安全攸关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由于深度学习泛化能力不足,通过对原样本添加微小扰动即可导致深度学习模型输出错误分类结果,这种方法被称为对抗攻击,它给人工智能系统带来了很多威胁,尤其是图像识别系统。形式化验证基于严格的数学符号定义,能够验证系统模型是否满足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