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LP.ompM基因的克隆表达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wu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坦病毒(Hantavirus)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是导致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其基因组由三个单链片段L,S,M组成,其中L片段编码依赖RNA的RNA聚合酶,S片段编码核衣壳蛋白、M片段编码G1,G2蛋白。汉坦病毒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主要由含病毒颗粒的动物呼吸物的气溶胶传播。目前,汉坦病毒的种类不断增加,已报道存在20种以上抗原性及基因型各异的汉坦病毒,其中,汉滩病毒,汉城病毒,普马拉病毒和多布拉伐病毒引起肾综合症出血热,并有六种汉坦病毒和汉坦病毒肺综合症有关。我国是受汉坦病毒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1935年东北部发生了典型的肾综合症出血热,其后该病的临行区域和发病率不断增加。1981至1982年我国学者分别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中分离到汉坦病毒。尽管新的种类的汉坦病毒不断出现,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汉坦病毒仍然以汉滩病毒和汉城病毒为主。吉林省于1955年首次报道了肾综合症出血热的病例,以后的调查认为吉林省是以姬鼠型汉坦病毒的流行为主,但1998年吉林省爆发了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因此本研究选用588份捕获于吉林省的褐家鼠鼠肺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为吉林省不同地区褐家鼠的汉坦病毒带毒率的调查及构建吉林省褐家鼠汉坦病毒的分子进化树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观察增龄与摘卵后的骨丢失过程中及外源性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干预后的大鼠骨髓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
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主要是由虫卵可溶性抗原诱导的以Th2型免疫优势应答介导的,以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浸润为主的免疫病理反应。控制血吸虫卵肉芽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