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趋收紧的地产调控政策面前,学区房价格却水涨船高,严重背离了当前我国“房住不炒”的宏观调控政策。学区房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上的概念,而是包裹了各种经济利益,涉及到教育公平与居民幸福,成为引起全民强烈关注的一个社会民生问题。本文以沈阳市学区房市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共收集市内7大城区53所重点中小学对应的324个社区住宅相关数据用作研究样本,利用价格特征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教育属性对房屋价格起着根本的影响作用。保持住宅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教育因素导致学区房出现显著溢价。购买单学区房需多支付19.2%的溢价,双学区房更是要多支出55.1%的溢价。同时,在优质教育资源之间,学校教育质量水平越高,其对应的学区房价格就越高。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单学区、双学区、全部学区、非学区价格的空间“冷点-热点”,得出学区房与非学区房价格空间集聚上具有差异性和关联性,学区房与非学区房的空间偏好交叉影响。让所有儿童都享有获取优质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目标,家庭财富多少不应该影响儿童受教育的机会,然而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教育资本化背景下,沈阳市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现状。为了解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匹配的矛盾,实现教育机会公平,本文从以下四方面给出建议:政府需制定合理的政策导向、学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教师队伍建设、开发商规范宣传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家长们对子女正确教育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