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微波碳热还原-磁选回收铁工艺研究

来源 :辽宁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rc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泥是制铝企业在生产氧化铝过程中附带产生一种污染性废渣,大量的赤泥以堆放为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如何对赤泥资源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是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以山东某氧化铝厂产生的拜耳法赤泥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组成、物相组成和其中的矿物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对赤泥本身的一些基本特性进行了分析。在研究了几种实验原料的微波吸收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赤泥微波碳热直接还原-磁选工艺。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碳氧比、微波功率、加热时间和添加剂配比四个因素对铁还原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RD等检测手段对还原产物进行了分析。通过响应曲面法对实验进行优化,最终寻得最佳工艺参数。通过正交实验对赤泥微波碳热直接还原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九组实验中,最高铁还原率为88.17%,九组实验铁的品位平均值为58.14%,铁回收率平均值为80.76%。文中引入了极差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铁回收率影响大小依次为:微波功率、加热时间、碳氧比、添加剂配比;对铁品位影响大小依次为:微波功率、加热时间、碳氧比、添加剂配比。虽然对铁回收率与铁品位影响的大小次序一样,但由于铁回收率对应的极差数值更大,所以这些因素对铁回收率的影响要大于对铁品位的影响。通过XRD和SEM等手段对还原产物的分析得知,赤泥中Fe2O3几乎全部还原成Fe3O4和铁单质颗粒,还原效果比较明显。文中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实验进行了优化,通过Design-Expert实验设计软件重新设计和进行实验,并得到了一个有关铁回收率与碳氧比、微波功率、加热时间的二次项模型:Y=0.72731+30.55833X1+0.021267X2+1.25920X3+1.38333×10-3X1X2-0.056667X1X3+1.32500×10-5X2X3-8.38611X12-4.34225×10-6X22-0.011822X32通过实验数据的方差分析可知,该二次项模型精确度和可信度均较高,并且适用性非常充分。通过响应曲面图可以直观的观察各实验因素对铁回收率的影响,响应曲面法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当碳氧比为1.8、微波功率为2815W、加热时间为45min时,赤泥微波碳热还原的铁回收率可达到90.84%。通过实际实验进行验证,仅有1.85%的误差,说明通过响应曲面法进行的实验是成功的。
其他文献
作者在1998年庆贺陶诗言先生八十华诞的文集中曾专题阐述和评价了陶先生对中国暴雨研究的贡献。至今十五年过去了,陶诗言先生虽已于2012年仙逝,但其深邃的科学思想依然闪烁着
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农村土地金融具有聚集资金、分散风险、配置土地资源等诸多效用,是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村土地金融相
<正>一、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历程1、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以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为诱因,风险管理在美国萌芽并逐渐得到发展。上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一词
文章介绍了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的基本原理,推导了二维TM波的FDTD表达式。给出了MATLAB语言编程的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算例阐述了基于MATLAB仿真的基本方法,最后得出
<正>教师从事教学之后教学经验是越来越丰富,但是思维起点与学生却越来越远,思维容易与学生脱节.作为教师,应当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学情出发.1教材重构,解决物理教学
利用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的CloudSat/CALIPSO资料,分析了东亚季风区(EAMR)、印度季风区(IMR)、西北太平洋季风区(WNPMR)和青藏高原地区(TPR)的云量和云层垂直结构(包括云层
微塑料(<5 mm的塑料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在全球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由于其本身具有疏水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且生产过程中加入很多塑料添加剂,使微塑料成为环境有机
目的利用HBV全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HBV研究HBV感染后对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发生的机制。方法常规制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将pcDNA3-H
“预测”一词最早出自《明诗纪事》,是指人们根据事物过去的发展变化和规律,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理论,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定量或定性的推测。而对于故障的预测则是
两汉时期的归属问题在汉语史研究中一直存在争议,从语法上至今还没有人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笔者从虚词、句式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