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份收治入院的5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确诊病例。按心绞痛分级进行随机化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天1次;硝酸异山梨酯10mg,每天3次;美托洛尔12.5mg-25mg,每天2次;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钠5000单位,皮下注射,每天2次;硝酸甘油注射液10mg加5%葡萄糖液500ml静脉点滴,一日1次。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片)。疗程为2周。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活血通络方(丹参15g,当归10g,川芎10g,红花10g,葛根15g,枳壳10g,水蛭10g,蜈蚣2条,地龙10g),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疗效变化情况,硝酸甘油停减率的变化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血脂、血流变数值及血清C反应蛋白数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
1.心绞痛疗效评定,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3.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6.2%,两组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硝酸甘油的用量都有所变化。根据公式计算出治疗组硝酸甘油的停减率为80.8%,对照组硝酸甘油的停减率为53.8%,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停减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显示治疗组中心电图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中心电图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1.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
4.在血脂方面,经测试发现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的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治疗组的HDL值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治疗组治疗后的TC值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5.在血流变方面,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粘度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该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6.利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数值,治疗组治疗前的数值为20.4±11.1mg/L,治疗后的数值为14.2±5.8mg/L;对照组治疗前的数值为20.8±11.4mg/L,治疗后的数值为19.0±8.7mg/L。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1.中药活血通络方结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降低血脂血液粘稠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中药活血通络方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提示本方可能是通过抗炎机制而发挥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