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通过观察微管相关蛋白p MAP-2和p-Tau在抑郁症大鼠海马的蛋白表达变化情况,进而探讨其与抑郁症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80只,(体质量180~220g)随机的分成对照组与模型组(n=40),模型组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模型。应激包括以下11种:潮湿垫料中24 h、进行行为束缚24 h、鼠笼进行45°倾斜24h、4℃的冰水游泳进行5 min、禁水24 h、禁食24 h、42℃热水游泳进行5 mi n、给予双耳电击5 s两次(0.8 m A)、夹尾1 min、进行鼠笼晃动15 min、持续光照明24 h。以上11种应激随机的进行分配,每天给予大鼠1种应激刺激,同种应激刺激不连续出现,共计两轮。对照组大鼠除每天抓取一次外,不做特殊处理。在应激刺激结束后分别于1、7、14和28d处死大鼠,对照组大鼠处死时间和模型组相同。分别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以及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进行行为学的检测;尼氏染色观察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形态学;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特别是微管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中p MAP-2和p-Tau共定位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p MAP-2和p-Tau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糖水偏好实验: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普通水消耗量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糖水偏好百分比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旷场实验:模型组大鼠行走的总路程、中央格活动的时间、直立的次数和修饰行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1)。尼氏染色:结果表现为对照组的大鼠海马细胞密度大,锥体细胞层厚,排列紧密整齐,胞体饱满,突起显明。模型组大鼠的海马细胞密度变小,锥体细胞层变薄,细胞间隙变大,排列分布疏松,细胞核萎缩,突起相对减少。透射电镜:结果表现为对照组大鼠海马的神经细胞核膜较为完整,染色质结构相对正常,超微结构正常。模型组海马的细胞核相对固缩,核异染色质增多,发现一些小而不规则凝块、边缘聚合,内质网肿胀,线粒体嵴消失、肿胀、空泡化,还有细胞器减少、结构遭到破坏,以及在胞浆中发现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泡。免疫荧光双标结果:各组大鼠海马区p MAP-2、p-Tau检测结果:p MAP-2为Alexa Fluor 488激发的绿色荧光,p-Tau为Alexa Fluor 594激发的红色荧光,图像重叠后可见部分神经元的胞浆内p MAP-2和p-Tau同时表达,表明p MAP-2和p-Tau有部分共定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根据条带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 MAP-2蛋白和p-T au蛋白分别在CUMS后1d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7 d后开始升高(P<0.01),14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8 d仍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成功建立抑郁症的动物模型。2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发生变化。3微管蛋白p MAP-2和p-Tau蛋白表达水平在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先降低后增高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影响微管的稳定性,破坏细胞骨架稳态,从而影响海马神经元的结构改变。